杨氏之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杨氏之子》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三组的第一篇课文 。本组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所选课文最大的特点是在人物语言上见功力 。编排目的就是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 。
2、文本解读:《杨氏之子》选自《世说新语》 。这是小学阶段第一篇文言文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九岁男孩风趣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 。课文内容简单,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 。通过本课学习,一是让学生理解古文的意思,感受故乡中人物语言的风趣机智,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二是让学生对文言文有初步的认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基;三是通过课后搜集妙言小故事,积累语言,丰富语言 。
3、教学目标:
A类目标:
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家禽”等词语 。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做到正确、节奏停顿得当、抑扬顿挫 。
3)、了解文言文的基本特点 。
B类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
2)、抓住重点词,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和聪明机智 。
【杨氏之子说课稿】C类目标:
1)、分组练笔丰满文本 。
2)、交流课外搜集的妙言小故事,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
4、教学重难点: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学生能否正确地断句,流利地朗读,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读懂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把没写出来的内容补充出来,应做为难点来突破 。抓住人物对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惠,语言的精妙,也是本课重难点之一 。
5、预习作业:
1)、会写课后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了解故事内容,旁边批注自己的感悟和不懂的问题 。
3)、搜集妙言小故事,准备课上交流 。
二、说教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读,因此本课教学主要采取读式教学法 。谈话导入——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美读品味——提倡鉴赏性;熟读成诵——主张积累性;读写结合——激发想象性,意在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
三、说学法:
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让学生经历初读—再读—细读—美读—熟读—诵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让学生经历寻疑—释疑—解析—入情—品味—成诵—读写的过程,体现学生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