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之子说课稿(15)


为了顺利完成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为:谈话引入→解题→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一、谈话引入:
我是这样引入的:亲爱的同学们,最近两个周,我们都在研究语言 。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不信,你读一读《杨氏之子》这篇文章,会有同感 。
这样的引入力求彰显三点:(1)语言简洁,(2)直奔目标风趣幽默的语言,(3)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影响孩子们价值取向 。(4)最后,学生看着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学生看到的是生成的过程,不是生成的结果 。教学的时候,生成的过程远比生成的结果重要得多 。
二、解题
解题这个流程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1)理解《杨氏之子》题目的意思 。分四步落实 。
第一步:联系生活实际想想,子是什么意思?
第二步:借助字典查一查,氏是什么意思?
第三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并要求学生写下来:杨家的儿子 。)
第四步:照这样说,我该是黎氏之女 。你该是什么呢?
第一步和第二步意在让孩子们获取学习文言的一些方法,为下面运用这些方法学习文言文作一个铺垫,起个示范作用 。第三步,说写并用,希望孩子们把知识学过手(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行,说的就是这种效果吧) 。第四步,是一个知识外显的过程,也叫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过程 。认知规律告诉我们:孩子们听懂了,并不意味着就掌握了,必须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再表现出来 。很多时候,我们在教学中就缺乏这个过程,因此过不了多久,孩子忘了,无论老师,还是学生,又要花时间重新去补,这就是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
(2)解题这个流程中的第二个环节是借住注释了解文章的背境知识 。分两步展开,
第一步:自读,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为此,我作了四个方面的知识储备,①晋朝:历史上的一个朝代;b《世说新语》:这就是《世说新语》的全部内容,三卷,分为德行、言语等三十六门,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②汉末至晋代:大约5、60年的时间 。③氏族阶层:我查过资料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指那些有钱或者有权力的人,再说通俗点,相当于今天当官儿的、大老板这些人 。轶事:史书上不记载的事 。今天只用到了两个 。我认为备课应该作这方面的准备,所谓的给予学生一碗水,教师得有一桶水嘛 。
第二步:自记,一个注释,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知识,让我们再读一次,努力记住自己感兴趣的知识 。如果让你根据这个注释设计一道填空题,你认为可以把哪些内容设计成填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