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的风俗习惯,苗族有哪些习俗(12)


三、放鞭炮抢年
抢年是苗族的过年习俗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 时间是在年三十那天晚上12点(即第二年初一的0点)交接之时,放鞭炮抢年!抢年是很有讲究的 , 放早了不行,放早了等于送旧年;放迟了不行,放迟了等于别人已把年抢去了 。所以一定要很准时地等到12点那个时候一齐放 。放鞭炮抢年的习俗在城乡很普遍 。
四、吃排家饭
苗族的过年习俗最有趣的还有“吃排家饭” 。苗族是一个好客的民族,千百年来,苗族人民民都遵守这样一条规矩:即同一村寨里,不管哪一家来了客人,也不管客人的数量多少 , 全村各家各户都必须轮流请之 , 尽自家所有,热情地招待来宾 。被请的客人,绝不能借故推辞,否则就会被人认为是瞧不起人 。客人接受邀请,也不必带什幺礼品 , 直到每家每户都吃到了,方能告别回家 。苗族人民把自己的这种待客方式叫作“农列壤”,直译为汉语叫“吃排家饭” 。谁个村寨的户数多、留客吃“排家饭”的时间长 , 谁个村寨的声誉就高 。不但说话有人听,做事多人帮 , 就是小伙子找对象也比别村容易得多 。凡读过晋代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的人 , 无不深深地被其中这样的一段描述所吸引:“见鱼人,便邀之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由于这种特殊的待客方式,使得那位“渔人”不得不在桃花源里“居数日”而后才“辞去” 。欲遂当年渔人愿,苗山就是桃花源!
苗族的民族节日
苗族是一个富有古老文明、讲究礼仪的民族,岁时节庆独特鲜明 。苗族传统节庆按功能含义分为:
1、农事活动节庆;
2、物质交流节庆
3、男女社交、恋爱、择偶节庆;
4、祭祀性节庆;
5、纪念性、庆贺性节庆 。按时序分,一岁分十二个月,每月都有一个以上的节庆日 。
动月(鼠或子月)1—15日(第一个子日至第二个寅日)为玩年节,其中第1个子日为天岁节,苗人不出门(远门);第1个丑日是地岁节,第1个丑日至第2个丑日(2—14日)期间,人们纷纷走亲访友、互贺新岁、男女对歌、玩龙灯、狮子等;第2个寅日(15日)为尾巴年(烧龙灯) 。偏月(牛月或丑月)第一个丑日为社日 , 亦称龙头节 , 苗人祭土地神,接龙、安龙(苗语染戎) 。
1月(虎月或寅月)的第一个寅日为物质交流、男女社交节(汉籍称为三月三街节) 。
2月(兔月或卯月)的第一个未日为牛王节(汉籍称四月八日)、男女社交樱桃会、佛生日 。
3月(龙月或辰月)的第一个辰日、第二个寅日分别为小端午节和大端午节,其中小端午节后来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芈姓),亦称屈原节、歌师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