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的由来和风俗,农历正月二十七,是什么日子,有什么传统习俗,应该吃什么?( 四 )


另一说源出送穷,明代学者谢肇制说:“高阳氏子 , 衣敝食糜,正月晦日死,世作糜,弃破及街巷口,除贫鬼 。”清代学者多赞成此说,林祖焘〖闽中岁时杂咏〗诗:“相传拗九届芳辰,各煮饴糜杂枣榛 。扫尽尘封投尽秽,送他穷鬼迓钱神 。”
还有一个传说是:据传 , 古印度僧人目连之父常年经商,家中骡马成群,财宝无数 。其母青提则反之,她最恨出家人 。目连一心向往佛、法、僧 。长大后,一次他外出经商 , 临行时对其母说:“孩儿出外求财,母亲在家要积德积善,对出家人要如同对孩儿一样 。”其母应允 。谁料目连走后,其母依然如故,凶悍地把登门化缘的僧尼全都赶走,吝啬到一顿饭也不肯布施 。半年后目连返家,听说其母对出家人极不友好 , 遂向其母查问原因,其母一听大怒,斥道:“你竟不信你母亲?我要是对出家人不好,七日之内不得好死,死了坠入阿鼻地狱!”七天后其母果然暴死 。目连大恸葬母,随后他抛弃了荣华富贵,归依释迦牟尼,修成了阿罗汉,成了佛祖的十大弟子之一 。目连经打听知道其母死后果真坠入阿鼻地狱 。他在地狱找到已变成饿鬼、正受苦刑的母亲,悲哀异常 , 当即用钵盛饭喂其母 。可饭未入口即化成火炭 。目连悲号涕泣 。如来佛见目连至孝,便对他说:“你虽修成了罗汉 , 但靠你一人的力量救不了你母亲 , 须广造盂兰盆会,使天下饿鬼全能吃饱,你母亲才能得救 。”于是目连请十方僧众广设盂兰盆会 , 超度众饿鬼,其母方得脱离地狱 。
目连每天送饭奉母,饭屡被小鬼吃去 。后目连设法煮了表面难看的“拗九粥”送去 , 小鬼见状就不吃了 。其实“拗九粥”是用荸荠、花生、桂圆、红枣、红糖、芝麻等一起煮成 。从这天起 , 青提才吃到儿子送来的粥 。这天是正月廿九日 。乡人赞叹目连的孝心 , 遂仿其孝行 。于每年正月廿九日煮“拗九粥”孝敬双亲及邻里长辈,并相沿成俗,演绎出“拗九节”这个民俗,流传至今 。
拗九节的习俗
正月廿九日,是福州与霞浦特有的民间传统节日 。“拗九节”又称“后九节”、“孝九节”和“送穷节” 。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用糯米、红糖,再加上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煮成甜粥,称为“拗九粥”,用来祭祖或馈赠亲友 。已出嫁的女儿,也必定要送一碗“拗九粥”,有的还要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送回娘家,孝敬父母 。此外,凡是人的岁数逢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称“明九”),或是九的倍数,如十八岁、二十七岁、三十六岁……(称“暗九”),也要像过生日一样,吃一碗“太平面” , 以求平安、健康 。在福州人的传统观念中 , “九”是不好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