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叫灯节,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四 )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
如此热闹了一夜 , 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所以这天叫做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 , 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
中国古俗中,上元节(元宵节)p中元节(盂兰盆节)p下元节(水官节)合称三元 。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 。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 , 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灯习俗,故也称灯节 。
“元宵”作为食品 , 在中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 。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 。到了宋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 。油锤的制法 , 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 。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唐朝的元宵节食是面蚕 。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每岁上元,都人造面蚕的习俗到宋代仍有遗留,但不同的应节食品则较唐朝更为丰” 。吕原明的《岁时杂记》就提到:“京人以绿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G,谓之圆子盐豉 。捻头杂肉煮汤 , 谓之盐豉汤,又如人日造蚕,皆上元节食也” 。到南宋时,就有所谓“乳糖圆子”的出现,这应该就是汤圆的前身了 。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

元宵节为什么叫灯节,元宵节又称为什么节

文章插图
5、元宵节为什么叫灯节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颇为显要 。元宵节的得名,因其节俗活动在一年的第一个月(元)的十五日夜(宵)举行而来 。元宵节也叫"灯节"、"灯夕",因为这个节日的主要活动是夜晚放灯,故名 。此外,元宵节也叫"上元"、"上元节",这是从道教借来的说法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 。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 。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并有恩于汉帝 , 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 。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这位汉文帝是大将周勃勘平"诸吕之乱"即位称帝的,而那勘平叛乱的日子正是正月十五,所以此后每逢正月十五夜晚汉文帝都要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且确定这天为元宵节 。不过 , 和这两位汉室皇帝有关的正月十五夜祭太一、游玩,并无张灯、放火的记载,汉室的另一位皇帝–汉明帝则敕令元宵燃灯,从而形成了后世张灯、观灯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几种有趣的传说: 关于灯的传说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 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 , 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 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 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 , 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另一个传说是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 。汉高祖刘邦死后 , 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 , 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 , 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 , 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 , 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 , 他善良又风趣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 , 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 , 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 , 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 , 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 , 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长安城里张灯结彩,游人熙来攘往,热闹非常 。宫女元宵的父母也带着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终于和家里的亲人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五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春节的来历】 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 。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很不相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样来的呢?民间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 , 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 , 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 , 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来历】 在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中 , 最受人们重视的要算春节了 。腊月里,天寒地冻 , 农活较闲,人们有较充裕的时间,因而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比起其他节日来更为丰富多采,而且这些活动都具有特别浓郁的节日特色 。过去,在广大城乡圩镇,卖年画的,卖吊钱和窗花的,卖灯和鞭炮的,卖脸谱和春联的……一片红红绿绿,年货摊一个挨着一个,喜气洋洋,充满着节日的气氛 。到了腊月三十日,时针移过午夜十二点(子时)的时候 , 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迎来了新年的第一个早晨 。春节古时叫“元旦” 。“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 。《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 , 商曰祀,周曰年 。”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 , 十五为望 。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 。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 , 正月初一为新年 。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 。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 , 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 。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 , 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 。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 , 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 。……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朝野,彻夜无停 。” 在我国古代的不同历史时期 , 春节,有着不同的含义 。在汉代,人们把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这一天定为春节 。南北朝时,人们则将整个春季称为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 为了“行夏历,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各省都督府代表在南京召开会议,决定使用公历 。这样就把农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至今,人们仍沿用春节这一习惯称呼 。关于春节,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这些传说虽不足为据,但却为春节的来历增添了神话的色彩 。春节,象征着团结、兴旺,寄托着新的一年的希望 。答案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