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和肖是一个姓吗,百家姓里面的萧和肖是一个吗

1、百家姓里面的萧和肖是一个吗是一直以来,萧和肖是两个字,不能通用.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确实引起用字的混乱,后来废除了.但现在仍有人在做速记的时候会使用,比如"数"是"左由右文",现在的年轻人就不懂这些.“数”还有更简化的写法.所以作为姓氏是应该改回来的 。萧姓寻根溯祖一、大禹贤士伯益后裔,起源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 。据史籍记载,伯益是个很能干的人 , 舜时曾负责掌火,“烈山泽而焚之” , 使禽兽逃匿,开辟了许多农田;又跟随禹跋山涉水疏通河道,救万民于水火 。伯益的巨大功绩使他的子孙得到封赏 , 其中一个叫孟亏的,被分封至萧地(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建立了萧国 , 并以国为氏 。萧孟亏是萧姓第一人 。二、出自商汤,为春秋时宋国萧氏之后 。《通志?氏族略》:“萧氏,古之萧国也,其地即徐州萧县,后为宋所并,微子之孙大心平南宫长万有功,封于萧,以为附庸,宣十二年楚灭之,子孙因以为氏 。”《元和姓綦》也持此说 。由于宋微子是殷商后裔 , 而萧国是由微子之孙大心所建,故萧姓源流可追溯到上古圣君商汤 。后世萧姓大多认可此一说法 。三、辽代契丹各族萧姓辽代契丹各族的萧姓是中华民族萧姓的又一重要来源 。据《辽史?列传?后妃》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以乙室、拔里比萧相国,遂为萧氏 。”辽后族以兰陵为郡望,并自称其先祖是兰陵人,把自己附会为西汉宰相萧何的后裔 。据《续资治通鉴》记载 , 有辽一朝“姓氏止分为二,耶律与萧而已 。”可见契丹各族中萧姓群体的规模是相当可观的 。四、外姓改入据台北萧氏宗亲会印行的《兰陵世家?萧、钟、叶三姓本是一家》记载,宋朝有一将军名钟达,为奸臣所害,抄斩九族,他有七个儿子,其中三个死里逃生,为避害而分别改姓萧、叶 。但此说多有破绽,存疑 。此外,金、元时期 , 在我国北方流播的太一教中,因创教人姓萧,一些非萧姓嗣教者被改为萧姓 。迁徙流播自萧叔大心因功得封萧国至秦末,萧姓族人一直居住在故土萧邑 。西汉初年,萧何助刘邦兴汉室有功,推为相国,“八王之乱”后,北方汉族大量向长江以南迁徙和逃亡 。自东晋淮阴令萧整之后 , 许多萧姓人逃到今江苏丹徒、丹阳、武进一带定居,因萧姓是兰陵望族,遂按照“侨寄法”名地方为兰陵郡 。公元479年,萧整后裔萧道成在建康(今南京市)建立齐朝,这是萧姓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公元484年,萧道成族弟萧衍又建立了第二个萧氏政权――梁朝,萧姓家族达到极盛时期 。隋唐五代时期 , 随着梁朝的灭亡,萧姓子孙开始外迁,涉及今陕西、河南、山东、福建、江西、山西、湖南、安徽等地 。宋元时期,萧姓在隋唐南迁的基础上继续向周围地区播迁,尤其是江西萧姓发展迅速 , 成为外迁的根据地,据史料记载,今湖南、福建、广东等地的萧姓大都来自江西萧姓 。宋辽之际 , 北方少数民族契丹族萧姓的加入,为萧姓大家庭注入了新的血液 。明清时期,陆续有萧姓人迁往台湾和海外定居 。萧姓与台湾结缘始自郑成功收复台湾之时,300多年来,萧姓逐步发展繁衍成台湾人口较多的大姓之一,居全省737姓的第二十七位 。萧姓人移居海外的主要地点是南洋(即东南亚一带) 。目前,东南亚各国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萧姓族人的足迹 。1991年,一些东南亚国家的萧氏宗亲组织发起成立了“环球萧氏宗亲恳亲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恳亲大会,迄今已有数十个国家的萧氏宗亲组织加入 。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繁衍,当代,萧姓人已遍布全国各地 。有关专家对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人口普查资料进行计算机处理,得出的结果显示 , 萧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59%,尤以四川、湖南、江西、湖北、山东、广东等省居多,6省萧姓约占全国汉族萧姓人口的69% 。郡望堂号郡望:兰陵郡,萧氏望出兰陵 。历史上有两个兰陵――北兰陵 , 在今山东枣庄市一带,西晋元康元年(291年)置郡,汉、晋数百年间,西汉丞相萧何的后裔多聚居于此 。南兰陵,在今江苏省武进县一带,东晋初年置郡 , 为东晋时萧姓南迁后主要聚居地 。堂号:有定汉堂、制律堂、师俭堂、友爱堂、八叶堂、兰陵堂、河南堂、同文堂等,前三个堂号均与萧何有关 。如“定汉堂”,是夸耀萧何追随刘邦有功 , 汉朝一切律例典制均为他制定 。“萧”与“肖”原本是两个不相干的姓氏 。在古代,肖姓极为罕见,历代史书都很少见到,甚至连宋代《百家姓》、明代《千家姓》中都不曾见到肖姓,只是在明凌迪知的《古今万姓通谱》中,才首次出现了“肖”姓,载汉代有肖安国、肖绍;明时有肖靖者,宣德时举解元等等 。在廿四史中,也惟有《辽史》、《元史》提到有肖姓人物,均是少数民族 。至于“肖”姓的起源,无从查考 。网友炎黄传人提供的一则资料很有价值 。陈剑在《战国金文两篇》中提到,“‘(梁惠王)廿七年大梁司寇鼎’,刻铭一行20字:‘梁廿又七年,大梁司寇肖(赵)亡(无)智金寸(铸),为量容半。下官 。’……作为国名、姓氏的‘赵’,在古文字材料中大多就写作‘肖’(赵本从肖得声 。……) 。” 另外,也有人猜测,部分“肖”氏是来自原本姓“萧”,但后来因犯罪被贬姓的家族 。这也很有可能 。中国古代有褫夺原有姓氏,贬改他姓以惩罚罪人的作法,萧氏自身就不乏这方面的例子 。一个是南梁萧纪,他在与萧绎争位败亡后,萧绎以为他不配再用“萧”这个高贵的姓氏,因此“赐姓饕餮氏”(《梁书》) 。另一个是南齐萧子响,因叛乱被杀 , “赐为蛸氏”(《南齐书》) 。萧、肖两姓后来混用,主要是因为近代的汉字简化趋势 。其实,萧字本身已经是简化字,原写作“萧” , 多达16笔,也难怪越来越多的人去繁就简,以肖作萧 。(部分资料来自《中华姓氏谱萧氏卷》)
陕西旬邑县发现《肖氏家谱》,详细记载了该地名人肖之葆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的过程 , 我们从中可以窥视古代科举制度之一斑 。另:1、肖姓亦即萧姓,萧俗作肖 。源出于子姓 。春秋时,宋国勇将南宫长万攻打鲁国被俘,几个月后放回宋国 。公元前682年秋,与宋闵公于后宫博戏 。闵公无意嘲笑了长万曾当俘虏,长万顿时恼羞成怒,打死了宋闵公 , 又杀了几个大臣,立公子游为国君 。宋国群公子纷纷逃往萧邑(今安徽萧县) 。萧邑大夫大心组织军队 , 杀逐南宫长万及同党,平息了内乱 。宋间公的弟弟桓公即位后,把大心封在萧为附庸国,称为萧叔,其后人就是萧氏即肖氏 。南宋未年,一些肖姓居民从福建迁至深圳地区,现聚居在坪地镇,是该镇人口最多的姓氏,大多居住于西湖塘、岳塘岗、香屋一带 。2、古代嬴姓部落首领柏裔之后作士于萧,便以"萧"为姓,叫萧孟亏 。其后沿袭姓萧 。由以上看出,第二次简化方案带来的混乱是一;二 , 萧和肖在古时候就有过混用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