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是否存在弊端

1、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是否存在弊端计划经济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国家(政府)周密的计划安排 。它主要是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直接控制企业的行为 。
弊端是政府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使企业和劳动者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了劳动率,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你去看邓小平理论的书就知道了 。
大凡过来人 , 对计划经济的弊端都会记忆犹新 。按道理讲 , 计划经济总强调统筹兼顾、综合平衡,一切大小事务,都有周密的计划安排 , 可为何一旦执行起来就乱了章法?多数的解释,是政府计划手段不够先进(如没有高智能电脑),信息反馈慢,计划赶不上变化 。这样讲不能说错,但未免显得过于肤浅 。难道有先进电脑,计划经济就可起死回生?
显现绝对不是 。摆明的事实,前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而且也是最早拥有计算机的国家,当年在大学念书,我就学过他们的国民经济计划学 , 什么投入产出表 , 什么经济运筹法 , 什么“影子价格”等等,高深莫测,神乎其神 。其计划方法,不谓不高明;计划手段,也不谓不先进,可结果如何呢?经济始终还是不争气,国家最后走向了解体 。
【计划经济为什么失败,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管理是否存在弊端】说到底,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计划经济所以失败,原因还得从政府的“人”身上去找 。传统观点认为,政府都是大义为公的 。可经济学家布坎南说,政府只是个抽象概念 , 最终要由人组成,因此 , 若要分析政府行为,必须从人性出发 。他还说 , 政府里的人,其实与常人没有分别,既不能超凡脱俗,也非无所不能 。
布坎南首开先河,把“经济人”引入政治学研究 。此一创举,不仅打通了经济学与政治学的通道,而且也拓宽了经济学的视野,让经济学对研究政府问题有了用武之地 。比如,运用经济学的“最大化原理”推断政府行为,我们就不难明白 , 计划经济为何会失败?同时也能理解,中国为何要选择市场经济 。
1960年,布坎南出版了《公共财政》一书 , 他指出,政府官员的最大化利益与企业家不同 。企业家追求的是利润,而政府官员不是 。由于政府提供的是公共品,不仅难以盈利,就是赚了钱,官员也不能据为己有 。因此 , 官员不会去关心政府盈利,他们所追求的 , 是自己的威信与权力 。正因如此,受其“威信与权力”的驱使,官员通常会挖空心思、不计代价地去扩张财政预算 。
若不带偏见,应承认布坎南说的是对的 。以往中国地方政府“跑部钱进”、各式各样的形象工程,其实都是最好的例子 。形象工程,说穿了是官员为升官创政绩;而跑部钱进 , 则也是官员为了争取更高的威信与权力 。俗话说,财大气粗 。手里掌控的资金越多,权力也就越大 。而麻烦在于,官员手里有了钱 , 就得找地方使,如此一来,盲目上马自难避免,重复建设想卡也卡不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