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吃不吃肉,大熊猫是肉食动物吗?( 三 )


但大熊猫的祖先,其实就是正儿八经吃肉的猛兽 。大熊猫非常爱吃肉,而且对鸟蛋之类的来者不拒 , 吃竹子时候挖到竹鼠也就一口吞了,有时候碰见别的肉食动物比如猞猁、豹子之类的捉到麂子,野生大熊猫就在旁边蹲着等吃残羹,或者把别的猫科动物埋起来的食物悄悄挖出来偷走 。
大约是在420万年前,原始熊猫生活温湿的热带环境,与禄丰古猿、剑齿虎、乳齿象、三趾马等热带动物生活在一起 。这就是著名的“大熊猫—剑齿象古生物群” 。然而因为熊猫的祖先防御能力较差 , 竞争不过其他的猛兽,所以它们就经常会匿藏在盆地周围的灌木丛和竹林里 。经过长时间的基因进化,现在的大熊猫就以竹子作为主要的食物来源了 。
吃 。大熊猫是熊科动物,祖先是吃肉的 , 后来因为环境的改变没有办法才吃竹子的 。它的消化系统已经不太适应吃肉了(不能多吃,吃多了拉稀、吐),并且演化出了第六指吃竹子用 。
现在它们食物成分的99%却是高山深谷中生长的20多种竹类植物 。随着季节变化 , 大熊猫食谱中的竹种和所食竹部位也有差异,最喜爱的是竹笋 , 从春到夏爱以筇竹、刚竹属的几种竹 , 以及巴山木竹、拐棍竹、糙花箭竹、华西箭竹、大箭竹的竹笋为食 。竹笋是从竹的地下茎竹鞭上长出的未放枝叶的新竹株,其组织幼嫩,含水量高,营养成分粗脂肪为1.27%,粗纤维33.62%,粗蛋白10.32%,总糖量26.15% 。竹笋幼嫩多汁,适口性好 , 易消化吸收,是大熊猫的美味佳肴 。每年从春到秋,为了吃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种的竹子竹笋,大熊猫的觅食从中山到高山迁徙,这叫“赶笋” 。
从整支竹看,营养成分的含量从竹株的下部到上部逐渐增加 。以冷箭竹为例,粗脂肪含量竹杆为0.59%,竹枝为3.37%,粗蛋白质竹杆为4.20% , 竹叶为19.44%,粗纤维竹杆为46.66%,竹叶为24.27% 。可见,大熊猫虽偏爱竹笋,但常以竹叶和一年生幼竹中上部竹杆为食是很有道理的 。
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偶尔也采食其它植物 , 如无芒小麦、玉米、木贼、青茅、多孔蕈(xùn)、野当归、羌活、幼杉树皮等数十种植物 。但是它的祖先食肉目的原始“熊”还是遗传给它了掠食者的本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会攻击小动物,食肉的 。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 , 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 , 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 。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最强大的 , 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 , 没有齿槽间隙 。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 , 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 。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 。第一对前臼齿极?。<幸徊嗷蛩嗳笔У南窒?nbsp;, 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 。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 , 咀嚼面特宽大 , 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 , 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菁獠⒉幻飨裕?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 。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 , 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 。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 。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 , 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