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怎么写?( 五 )


? 头牙 ( 农历二月初二 )? 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 ?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 ? 中秋节(八月十五日) ? 重阳节(九月九日) ? 下元节(十月十五日) ? 腊八节(腊月初八)
?尾牙 ( 农历腊月十六 ) ? 祭灶 ( 农历腊月廿四 )
? 除 夕
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 。“除”,本义是“去”,引申为“易”;“夕”字的本义原是“日暮”,引申为“夜晚” 。故而除夕之夜,便含有“旧岁到此而除,明日另换新岁”的意思,即“除旧布新” 。
起源:除夕,最早源于先秦时期的“逐除”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以击鼓的方式来驱除“疫疠之鬼”,来年才会无病无灾 。
别称:“除夕”在古时有“除夜、逐除、岁除、大除、大尽、年终”等别称 。称呼虽多,但总不外乎送旧迎新、祛病消灾的意思 。
? 春节
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
春节的来历,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 。它是我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 。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 。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为春节 。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
相关传说
年:人们常把过春节说成“过年”,而“年”的最初含义与今天根本不同 。据说,在远古的时候,世界上有一种最凶恶的野兽叫“年” 。它生长得比骆驼还大 。跑起来比风还快,吼起来比雷还响 。它一出来,见人吃人,见畜伤畜,人们的生命安全受到
色、怕响声、怕火光 。于是,有一年 腊月三十晚,大伙在门口贴上红纸,不断地敲锣打鼓、放鞭炮,晚上屋子里彻夜点上 灯 。“年”晚上来了一看,家家灯光通明;一听,处处放炮声,吓得它不敢进村 。白 天它又偷偷下山来,见还是户户门上红,遍地咚咚响,吓得它胆颤心惊,调头又跑回 去了 。从此后,“年”一直没敢出来,据说饿死在深山老林里了 。后来,人们才把防 “年”、“驱年”,变成安安稳稳地过年了 。“年”没有了,但是过年的习俗仍保持 着 。鲜红的春联,辉煌的灯火,清脆的爆竹,响亮的锣鼓,年年如此 。过春节的地区 过春节的 地区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 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 特色,更加蕴味无穷 。\n\n元宵节\n节日简介 1.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春灯节,是中国 汉族民俗传统节日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 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 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 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2.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 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百戏”内容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3.在汉文帝时,已下令将正月十五命名为元宵节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 正月十五 。(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 。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 重大节日 。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 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n\n元宵诗词\n正月十五日夜 (唐) 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n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