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骆驼祥子》有感怎么写?( 八 )


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
读到这,不禁为祥子感到悲哀,十分同情主人公的悲惨人生 。祥子本来是一个勤劳的、质朴的'、善良的、勇敢的、有梦想的劳动者 。正如作品所写:这个小伙子“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和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这样好的祥子,却在当时的社会里无法生存 。比如:被军阀抢劫、被孙侦探敲诈、被虎妞强行占有以及小福子的死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丑恶腐烂 。这些都是社会外部环境的因素 。是社会现实,把祥子逼到了绝路,使他堕落 。
《骆驼祥子》对社会的批判,是以人为本的社会批判 。老舍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对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者寄寓深切的关怀和同情,对于摧残人的社会进行无情的否定 。祥子的悲惨生活深深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反映了当时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现在都说“好人有好报”,在当时看来,就是“好人没好报”;现在都说,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在当时看来,努力后却落得一场空;现在都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在当时看来,祥子在经历了生活的一系列挫折之后,并没有看见“彩虹”,反而成为了“城市垃圾”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里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个人奋斗来改变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
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时代是公平的,我们就更要有着和祥子一样的美好的初衷,有梦想,肯努力,不负韶华,一定可以成为生活的强者 。

读《骆驼祥子》有感怎么写?


巴尔扎克说得好:“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显然是属于最后一类人,他是在苦难中坠入了万丈深渊 。岁月荏苒,当再次翻开书本,细细品读,微抿一口红茶,坐在藤椅上轻轻摇摆,一切看似平静,实质早就因为这部抑郁的小说,沉沦的人生令我久久不能释怀 。
祥子,原是破产农民 。因家破人亡,十八岁时,他只能去城里谋生度日,他找到了做人力车夫的活 。祥子是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象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由于找到了养活自己的活做,他浑身是劲,好象有用不完的力气,拉起车来,行走如飞,心中对未来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
祥子的理想是单纯的 。他不愿听凭命运的安排,他希望挣得一个做人的最起码的生活条件 。他有一个简单的,同时也是很单纯的理想,就是想靠拉车挣钱来养活自己,并买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 。他想要拉着自己挣来的车,不再受拴车人的剥削,做一个独立自主的洋车夫,要完全凭借自己的力气挣一碗比较可靠稳定的饭吃 。为了实现自己这一单纯的理想,他始终坚持着,努力奋斗着,不顾一切,拼命拉车,拼命攒钱 。一年,两年,三年,一滴汗,一分钱,不知多少万滴汗,终于凑够了买一辆车的钱,他兴奋地买了一辆人力车 。他高兴得把买车的日子定作自己的生日:“今天买上了新车,就算是生日吧,人的也是车的,好记,而且既是自己的心血,简直没有什么不可以把人与车算在一块的地方 。”祥子单纯的以为有了车,就有了一切,就可以做自己生活的主人 。虽然这在当时的社会就这样一个单纯的要求徒然也只能是一个幻想,但毕竟他还是一个有目标、有理想的人,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奋斗着 。重拾小说后,原本的祥子在我心中变了,他变得高大、丰满,变得让我尊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