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心得体会( 二 )


只是那份不容割舍的感情令谁看了都会心酸 。无论是小师弟蓝玉临走前给师傅磕的三个头也好,还是老匠人的那句“我不假装离开,是怕自己不忍心让他走”也好,又或者是男孩接受继承人之后的那番感慨也好……每一段内容都充斥着一份真挚而纯粹的师生之情 。师傅无异于第二个父亲,教会了自己生存的技能,教会了自己为人处世的道理,让自己能够体会到另一个家的温情 。这份感情是绝对无法割舍的 。
所有的事情有离别才显得更加的美好,也才有了更加值得珍惜的理由 。而对于唢呐的技艺也是这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唢呐逐渐没落 。任何场合需要,也只是撑个牌面,没有了接师礼,没有了那些老早前的流程 。继续这般下去,很容易就会消失在历史的舞台 。而如今能提及曾经那被老一辈追捧着的德行高尚的人才可享受到的百鸟朝凤,知道的人似乎越来越少……
也正因此,当时师徒二人再次坐在一起,倒是开始谈论起了往事,感慨起了生活 。原来收男孩作为徒弟,是因为男孩父亲摔倒时候的男孩的眼泪,也正这眼泪中饱含的孝心打动了老匠人 。原来师傅的心里也藏满了心酸 。当初唢呐匠人受人追捧,不为名不为利也不为钱,只是为了让技艺得到传承,让自己的努力受人尊重 。可如今,世道变了,唢呐逐渐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对于这位老匠人而言,是多么无奈的事情 。
“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而是吹给自己听的 。”这是这位老匠人的感慨,也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之一 。所谓技艺,是自己千锤百炼打造出来的,而所谓决心,就是要明白,自己的热爱到底在哪儿,到底是什么 。我的鼻尖不禁一酸,眼眶也多了些许的红润,这些都是课本不曾教导于我的故事 。我甚至想到了自己的爷爷,想到了爷爷对于唢呐也由衷的喜欢 。这些老一辈传承下来的东西,我们理当珍惜,不能够失去!

《百鸟朝凤》心得体会


《百鸟朝凤》是流传于鲁、豫、皖等地的优秀民间唢呐曲,因曲中多有模仿鸟鸣之声,所以得名 。
电影《百鸟朝凤》,讲的'是一个逝去的故事,而终于公映的那天,来自一位逝去的导演 。
中国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生前最后一部电影,既是对这一中国民俗唱哀的挽歌,又是在自己生命历程的终点处画下的一个句号 。
电影中的唢呐,以“班”的形式游动着演奏,谁家有红白之事,唢呐班子便替他们吹奏一场,红事不多,白事为主 。白事,便是替死者演奏,死者的身份越是高贵,吹奏的阵势就越是高级,二台,四台,八台,所谓《百鸟朝凤》,便是为最为尊贵的死者准备的曲目 。排挤过他人的,即便是任职四十年的村长,也担不起这首曲子;为民献身的,哪怕是扛着病重的身躯,也要为他奏完此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