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婚嫁风俗,苗族婚俗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特点?( 五 )


苗族结婚仪式非常隆重 , 在结婚前一月,女方开始哭嫁,村中未婚姑娘 , 每晚聚 会陪哭 , 嫂子们劝解亦哭,统称“哭嫁”,实际是唱出嫁歌 。婚前三日男方送肉酒聘礼到女家 。女方则宴请宾客 , 舅爷,姑爷及亲友礼作贺 。这时“哭嫁”也达到高潮 。
结婚之前一天叫“插花日”此日女方家宾客齐集,男方必须在插花日派迎亲队伍去女方家 。迎亲队伍由年青的7—-11人单数组成 。领队的男人叫“娶亲大哥” , 女子叫“娶亲婆”另外还跟随一班吹鼓手[乐队] 。迎亲队到女方家寨外即鸣放鞭炮 , 女方紧闭大门 , 必待娶亲大哥送 上开门礼红包,讲一番娶亲客套话,才准进门 ,  迎亲队坐席饮酒时 。女方村中的姑娘们会向迎亲客人们劝酒,必将迎亲客人灌醉,姑娘们还借劝酒、上菜、上茶、盛饭等伺机向迎亲人脸上摸抹锅底黑,摸得娶亲人个个成为大花脸 , 名曰“打粑”,或用豆渣和荨麻叶对娶亲人围攻,打得娶亲人遍体都是豆渣;荨麻叶蜇得娶亲火焦辣疼,叫“打亲”“打发” , 既越打越亲 , 越打越发 。要女方待老年人出来制止才停 。然后,晚上男女青年可以对唱山歌,通宵达 。结婚日叫做“正日”,正日黎明,开始发亲,由女方送亲大哥[兄弟]背新娘从正门出换新鞋送入户门外的花轿中 , 抬去男家 。若途中与别寨娶亲队伍相遇,则各抢先从高处绕过 。到了男家门外就由娶亲大哥背新娘从门前火盆上走过 , 然后新郎新娘行礼拜堂,男方则大摆宴席三天,答谢亲朋好友等不在话下,过完三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探亲小住几天 。
解放前,花垣苗族一般是一夫一妻制,个别富家一夫多妻 。男女婚姻以媒婚为主 。苗族青年通过劳动、集会、赶场、串亲等方式相互接触爱慕,经多次约会,对唱情歌,互赠礼物等确定恋爱关系,而后自由结婚的 。
订婚 , 通常是男方家主动向女方家求亲 。当男方看上某家姑娘或某男女相爱之后,男方必须备礼物,央请媒人去女方家“讨口风”,女家如高兴热情,说明有意开亲,媒人便回告男家,相机前去正式提亲 。媒人往返的次数越多越好,俗称“多求为贵”,女家商量同意,亲事初定,通过放鞭炮,吃放话酒,正式订婚 。订婚后,男方要择日向女方“过礼”,时间一般在结婚前一年,礼物有糍粑、酒、肉、米、糖等,礼物多少,双方视经济条件而定,主要是让女方请家族亲友喝喜酒、认新亲 。随后,男方便向女方“讨庚”,取女方生辰八字,以便请“阴阳先生”择吉日委亲 。娶亲前一晚 , 男方抓一兄弟为“管亲郎” , 带抬花轿、嫁妆的队伍前往女家迎亲 。此前 , 新娘要隔居族家 。娶亲这天,新娘的姊妹们喜开玩笑,用锅烟灰掺合笋壳毛或辣椒水 , 往“管亲郎”脸上涂抹,惹人大笑 。发亲一般是深夜或次日凌晨 , 新娘修眉整装后,哭拜父母等,由兄弟背着上轿 。新娘出嫁由亲属女友陪伴,特别是请儿女满堂的妇女做“引亲娘”,还要请男女歌师一同前往,到新 郎家赛歌 。发亲后 , 由“管亲郎”打灯笼引路,行往男家 。同时,到女方家吃喜酒的宾客,全部往男方家去吃“撵脚酒” , 叫做“正客” , 男方家另外的散客叫“副客” 。新娘接至男家门前,男家必烧旺火一堆,象征吉样兴旺,然后新娘按择定的吉时吉刻进屋 。进屋时,男方全家人要躲避在一处高地方,意为以后新娘不会压制全家人 。新娘进屋以后,要接过男方中年妇女交给的炊具,以示从此成家理事 。然后,坐在火塘右侧置有“符纸”的凳子上至通宵 。下午,宾客前来贺喜,男方摆宴款待,特别对“正客”必须热情款待 。晚上,新郎与新娘家请的“巴江莎”(苗语,意为歌师)开场对歌,宾客以此为乐 , 随宵达旦 。第二天上午 , 举行吃酒仪式 , 主客双方各由一名老人互敬贺词和祝酒词,祝贺夫妻恩爱合好,百头偕老,诸事顺遂,并唱歌欢庆,讲结亲古老话,互赠礼品,婚庆期间,男方亲族 在合伙请客吃饭,俗称“排家饭” 。因而婚期为两天 。客人未散,新郎新娘只能见面,不能同宿 。散客后 , 新婚夫妇进入正常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