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来历是什么?( 十 )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 。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 , 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 。它的日期 , 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 , 不许生火煮食 , 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 。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 。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 。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 。于是他放火烧山 , 想把介于推逼出来 。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 , 也不出山 。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 , 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 。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 , 有改季改火之俗 。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 。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 。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 。《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 。”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 。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 。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 , 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 。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 。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 , 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