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效应,胎教中的“莫扎特效应”,具体是什么样的?( 二 )


莫扎特是欧洲最伟大的古典音乐家之一,也是极具天分的艺术家 。在西方音乐历史中,他被公认为音乐界的旷世奇才 。莫扎特英年早逝,但他创作的传世音乐,让这位天才音乐家流芳百世 。他的作品 , 不管是协奏曲、交响曲,还是奏鸣曲、小夜曲,直到今天依然被人们喜爱 。

莫扎特效应,胎教中的“莫扎特效应”,具体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3、听莫扎特的音乐能够提高智商,这被称为什么?听莫扎特的音乐能提高智商 , 被称为“莫扎特效应” 。无论“莫扎特效应”有无这样的神奇效果,音乐在陶冶情操 。
本题属于主旨概括题 。题干中,首先向读者介绍了“莫扎特效应”,其次,表达了作者的主观见解,即承认音乐在陶冶情操,抚慰心灵上的作用 。但对“莫扎特效应”是否真有奇效 , 作者并无明确表示是否认同 。B、D两项承认音乐在提高智商或大脑开发方面的观点是“莫扎特效应”所支持的,故排除B、D两项 。故答案为C 。
德语音乐剧《莫扎特》
诞生于来自于欧洲最负盛名的音乐剧制作公司——奥地利VBW公司 。由Michael Kunze作词,Sylvester Levay作曲,是一部描述Wolfgang Amadeus Mozart的德语音乐剧 。全剧共有53首歌曲,分为两幕进行演出 , 其中包含了流行、摇滚和古典等各种风格的歌曲 。
莫扎特效应,胎教中的“莫扎特效应”,具体是什么样的?

文章插图
4、莫扎特效应是指什么?莫扎特效应就是莫扎特的作品大多纯净、新鲜、明亮、节奏稳定,符合人体内部特有的生理规律,这种特征能够激发欢快、愉悦等正性情绪,这种正性情绪反过来又能促进认知加工水平的提高 。
需要注意的是,“莫扎特效应” 的音乐不是单指莫扎特本人的音乐,而是泛指的音乐 , 这些音乐大多与莫扎特的音乐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曲式结构 。
1993 年,哥伦比亚大学的罗斯彻与加州大学的肖( Gordon Shaw) 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音乐和空间推理能力这两者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最终法国医生托马提斯(Luis Tomatis) 首次提出了“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 这个术语 。
扩展资料
有的研究者对“莫扎特效应” 产生质疑,认为莫扎特的音乐旋律流畅,令人欣快,能最大化地激发人们的快乐情绪,从而有利于复杂问题的解决 。实际上,认知决定情绪,情绪也反作用于认知 , 一定程度上两者也具有相同的生理加工基础 。
所以对“莫扎特效应”需要从认知与情绪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关于“莫扎特效应”的讨论,较早是出现在《自然》杂志1993年刊登的一篇文章,介绍聆听十分钟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k.448的一部分,能够提高人们在智商测试中的成绩,特别是空间推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