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的风俗,徐州过年的习俗有哪些?( 四 )


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 。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 , 十六人完灯 。” 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 , 又称为“上元节”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这个叫做“碰灯” 。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 , 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
盘点徐州传统的
春节娱乐活动
拜会、庙会、乡会
为庆贺春节,农村往年,每到腊月就有热心人组织春节娱乐活动,郊区叫拜会,铜山叫迎神庙会,邳州叫乡会,都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 , 以舞狮子、划旱船、大头和尚、板凳会、竹马、花鼓等形式,串联起来,在各村巡回游行、演出 。
邳州《滩上乡志》说:几百年来,不少村庄群众自筹资金办会,一进腊月就开始“盘会”即排练,从正月初一至初八在各村演出 。参加的人从几岁的孩子,到年近古稀的老人 , 都乐意 。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被当作封建迷信被取缔 。
1978年的春节乡会又恢复了 。乡会一直玩到元宵节 , 正月十五闹花灯 , 把春节活动推向高潮 。只是比以往又增加了新形式、新内容 。
闹新春:锣鼓歌舞游行
徐州史志协会副会长李世明回忆,奎山快九十岁的苗老先生兴奋说起当年的事情—做什么?拜会 。这里的拜会,不是指邻里亲戚之间的私人礼尚往来 , 而是村社之间,以锣鼓、杂技、旱船、舞狮子等表演形式相互礼拜、娱乐、竞技,显示本村的威武、团结和礼仪 。
队首是唢呐、笙竽、钹锣等一行人开道,随后是一位彪形大汉,双手各执一片直径尺余的大镲 , 镲声洪亮 , 接下是四面或六面红漆大鼓,最多达八面,或斜背在胸前,自擂自打,或有人背在身后,擂鼓人跳跃着擂击着,口里呐喊着,十分威风 。后面还有好长队伍,前面几人怀抱五谷斗秤,有的戴着面具扮作鬼神,随后便是村民,男女老幼 , 奇怪的是各人都拿着一只把长两头翘的板凳,随着擂鼓的节奏,一边呐喊,一边弓腰用板凳敲击地面 , 左右前后 , 唢呐的悠苍,板凳敲地的激越,阵阵遏云的呐喊,非常壮观 。
老人们说,这种活动不是进行一次两次,春节期间从初三可以延续到元宵节,年初七(人日)掀起高潮 。元宵节还与其他乡里的锣鼓队比武 。
这种新春民俗,地方色彩非常浓烈,其他地区少见,徐州以往的地方史志和近几年的民俗著述,也没有记载 。这徐州远古曾有“傩舞”,汉画像石上有过傩舞的图像,唱跳歌舞,动作质朴粗犷 。奎山这种拜会显然带有原始的、古朴的社稷和祭祀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