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朗读者观后感怎么写?( 二 )


任何时候,在任何国家,朗读都是传播文化、传递思想、传承精神的最好手段 。《朗读者》的节目编排很简单,每期会设定一个串联全场的主题词,比如第一期是“遇见” 。以此为题,以诗词,散文等形式来分享嘉宾故事,感动观众 。有些观众看过第一期后不由会想起《见字如面》,虽说实际《朗读者》与其在企划上并无关联 。但事实上,同属三大“清流综艺”的《中国诗词大会》也曾采用过与之相似的形式,将参赛选手的“诗词人生”植入节目内核,引起观众共鸣 。
那么,既已非“新酒”也不能算是“新瓶” 。《朗读者》的成功又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社科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中国诗词大会》策划人之一的冷淞曾表示,之前的很多文化类节目之所以没火,重要原因是它们大多以专题或纪录片的形式去呈现,如此很大程度上不仅带出了沉闷的说教意味,也阻碍了作为综艺节目最大受众群的年轻观众的接受 。
近年,随着各种同质化户外真人秀节目遍地开花,节目模式创新不足、“有意思无意义”等弊端逐渐凸显,观众开始对其审美疲劳,催生整个产业迎向升级和转型,不然就会被人诟病,缺乏创新 。其实所有的传统节目用娱乐化的综艺形式去呈现也不可谓不是创新 。如《见字如面》选择将明星元素与书信结合起来,观赏度变得更高 。又如四川卫视的《诗歌之王》选择将受众比较多的音乐与诗词结合起来,诗人写诗,歌手谱曲,让节目的流传度更广 。
有人会说,《朗读者》不过仍旧只是一碗来自央视的鸡汤套路而已 。确实,“心灵鸡汤”,这一被妖魔化的词加上综艺节目近年动不动以煽情博眼球的庸俗套路,无疑越发令许多人生厌 。就好比以《小时代》、《爵迹》为例来概括中国电影都是垃圾一样欠缺客观 。因此平心而论,相比之下,透过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实感来触动观众内心的节目就显得更加可贵 。苍白空洞的毒鸡汤毁人,而真材实料的好鸡汤却能养人 。
人文清流异军突起商业回报不容乐观
传统文化类节目有繁荣迹象不错,但面临的问题同样不少 。就商业价值而言,传统文化类节目在商业价值丰厚的顶级明星真人秀节目的挤压下始终处在一个“夹缝求生”的尴尬局面,大多数节目口碑不错,但招商却举步维艰 。娱乐节目广告商以“亿”起步,如《我是歌手》亿、《中国好声音》近10亿、《爸爸去哪儿》3季共9亿、《奔跑吧兄弟》4季下来12亿轻松划入囊中 。相反,书信类节目《见字如面》看似红火,但却没有任何冠名商,直接“裸奔”上线 。而像“诗词大会”这样的成功案例,商业价值也无法达到《奔跑吧兄弟》类似的程度 。
对于这种现象,业内人士则一致认为是正常现象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曾祥敏说过:“文化类节目的商业价值要想达到明星真人秀那样的火爆程度本身就是悖论,因为文化类节目定位和诉求决定了它不可能像追求浅层娱乐消费的明星真人秀那样,迅速走红 。文化类节目有内涵,有积淀,并不是说文化节目必须要自顾自的曲高和寡,而是指它的火是有相对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