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故乡》读后感怎么写?( 五 )


《故乡》这篇短篇小说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二十年后回到故乡,见到闰土后大吃一惊——闰土早已被生活折磨的失去了童年那种稚气、活泼了,引起鲁迅的深思,也引起了我的深思 。
我觉得,现在我们虽然是共同坐在一个教室里读书,似乎没有任何差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迟,十年后,不!五年后,我们就会出现明显的分歧,有的开始为生活奔波,有的走进了高中门 。想走哪一条路,就靠现在——六年级的'自己!六年级是小学毕业班,是最美最关键的一年,为初中打好基础,初中学不好,你肯定考不上高中,考不上高中,你就比更别想进大学的校门了,实际上就比人家矮了一大截了 。
这篇《故乡》,使我受益无穷,鞭策我前进,我决定在这一年里,更加努力学习,争取更大的进步,为以后的人生道路垫好基础 。

鲁迅《故乡》读后感怎么写?


鲁迅先生的《故乡》,透露着他对故乡的怀念,却又另有一番味道 。让我感到有些感动,又有些凄凉 。
本是久别重逢,可那些美好的回忆终究只能成为回忆 。记忆里的闰土,夏天在海边拾贝壳,在潮汛时看鱼儿跳 。戴着项圈,拿着钢叉,向猹刺去……而再见闰土,他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脸上爬满皱纹,眼睛周围涨得通红 。他头上戴着一顶破毡帽,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已经裂开,像是松树皮 。更令迅哥儿吃惊的是,他见到他,第一声就是“老爷——”,显得那么生分 。这让迅哥儿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因为鲁迅知道,他与闰土之间,也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墙壁” 。
闰土作为穷苦劳动人民的代表,饱经风霜,受尽岁月的折磨,让我体会到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辛苦 。为生活所迫,受压于生活,却又无可奈何 。鲁迅先生怀念小时候和闰土之间的那种纯真,没有间隔,但是生活不饶人,他们再也回不到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 。
鲁迅在《故乡》的写作中,用了对比手法,幼年的闰土那样活泼好动,而成年的闰土,却是比以前要苍老,与鲁迅也变得疏远了 。这一对比,更让我觉得深深的悲哀 。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黑暗的制度底下,人与人之间,甚至是好朋友之间,也会因为封建阶级关系,渐渐形成一堵厚厚的墙,谁都无法逾越 。我悲凉的心绪,也像《故乡》中,那个阴晦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空,萧索的荒村……
读了《故乡》,我似乎有些明白,鲁迅先生为何弃笔从戎 。因为最严重的不是身体的疾病,而是心理的疾病 。治好真正的根源,才有挽回的余地 。当时中国劳动人民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精神愚昧,令人可悲 。人民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的攻击,人民处处受压迫,可谓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鲁迅先生希望社会不再黑暗,希望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于是他拿起他的笔作为武器,与封建思想积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