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怎么写?( 三 )


——并不是抨击经济的发展不好,只是生活质量的提高,似乎将人性中最丑恶的贪婪,懒惰和庸俗暴露无遗 。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会出现“老师”这一人物,我们需要有人来呐喊、来呼吁,告诉我们要睁大眼睛看看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要忘了问问自己:你吃了祖先的肉吗?
这两篇其实都是关于理想和现实的文章,余华的笔下总是充满了矛盾的美学,这或许也是文学的奇妙之处,它也许不能实际解决现实当中的问题,但却给了我们一个宣泄口,通过这个口子我们得以思索,探求未知,并进一步发现这个五彩斑斓的美好世界 。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读后感怎么写?


十年磨一剑创作《第七天》后,余华鲜少有作品问世 。今年1月,由他本人亲自编选的短篇小说集(珍藏版)《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出版,这是余华迄今为止最全的短篇小说珍藏版 。
余华曾自谦称自己不够勤奋,整理编选《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本书时,才发现写作30年,短篇仅创作了20多篇 。他1983年开始写作,1986年写出短篇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举成名 。1987年,余华又写出短篇小说《西北风呼啸的中午》,又创作出短篇《鲜血梅花》,同年又写出《往事与刑罚》,这些叙述风格极具先锋气质的短篇小说,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新鲜空气,也奠定了余华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和基调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了中篇小说《活着》,而两年后,他创作出短篇《我没有自己的名字》,这篇小说与《活着》的悲悯、小人物的辛酸一脉相承 。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从一开始“叙述视点”或者说叙述的倾向就是讲一个“白痴”的故事 。这决定了叙述的无条理和现代童话色彩 。从表面看故事围绕“白痴”和一条狗的情节展开,并把这个情节最后推到高潮 。而从深层看这个故事洋溢着很强的象征:现实生活的阴险和狡诈以及贪婪使一个“白痴”从不愿到最后甘愿放弃了自己的名姓——这就是对现实的对抗!而这种对抗那么软弱以致无奈 。有评论认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是余华最好的小说之一,虽只是个短篇小说,但无逊于他的三个长篇中的任何一个 。
上海九久读书人总经理黄育海认为,读者通过阅读这本《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可以感受到余华对命运的叩问、对人性的探究,对生命的无限怜悯和对现实的深沉思考 。书中有些短篇,有手术刀一样冰冷的质感,锐利,一针见血,一剑封喉 。在一种黑色幽默里,有洞穿世事的苍凉透出纸背,扑面而来 。
余华说:“我发现自己的写作已经建立了现实经历之外的一条人生道路,它和我现实的人生之路同时出发,并肩而行,有时交叉到了一起,有时又天各一方 。这些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