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读后感怎么写?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也 。”这是汉高祖对张良的肯定 。
在那个楚汉争霸岁月里,张良功不可没,没有他,刘邦安能得天下?他深谋远虑,计策神效且周全,深得刘邦信任 。
然而,就在刘邦得天下之后,张良却又可善终,在那个“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 。天下定,谋臣亡 。”的时代里真的很难做到 。就例如,韩信,他为打下汉室江山可谓劳苦功高,但也被刘邦给杀了,萧何也是功臣,当初他一家几十口人一起跟着刘邦起义,可这时,他却成了介下囚 。
唯有张良不自矜自伐,不自恃功高,刘邦给他封邑三万户,他惋拒,只要了一个小小的地方“缁”,当了个留侯 。他深知人心险恶,所以他用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全身而退,他去学道,游四海,为的就是怕遭人迫害,最后他在张家界那个人间仙境寿终正寝 。
我不禁感叹,自古英雄在建功立业之后,大多者都不能全身而退,甚至搭上自己的生命,岳飞不就是个典例吗?张良一样得以青史留名,留芳万世!

《鸿门宴》读后感怎么写?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
——李清照《咏项羽》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 。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 。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 。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 。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 。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 。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雄短命;刘邦,曹操——我尊重,但他们也只有一个评价——书写历史 。
好的个性——好的人生,让我们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

《鸿门宴》读后感怎么写?


读完《鸿门宴》,有人恶刘邦的狡猾奸诈,有人恨项羽的高傲自大 。大多数人都为项羽的失败而惋惜,认为他若杀了刘邦,便能得到天下,但刘邦的顺利逃脱也离不开其自身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