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陶瓷为什么开片,江西景德镇展出300余件元青花修复器及瓷片,有哪些值得观赏的亮点?( 三 )


“陶窑,唐初器也 , 土惟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称假玉器”,“镇钟秀里人陶民所烧造”,“陶玉携瓷入关中,且贡于朝,于是昌南镇瓷名扬天下”,“霍窑,窑瓷色亦素,土善腻,质薄佳者莹润如玉,为东山里人霍仲初所作,当时呼为霍器” 。
邑志载:“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诏新平民霍仲初等制器进御 。”据考古发现,景德镇五代窑址颁布甚广,有十八处之多,尤其是延续六、七百年之久的湖田古窑址 , 规模最大 , 影响甚远 。
这些窑址都烧青瓷和白瓷 。
青的色调偏灰,白的色调纯正 。
而且,白瓷胎质细密,透光度较好,其烧成温度已达1150-1200℃,孔隙度为0.8%,胎体白度达70%以上 。
器物主要有盘、碗、壶、盒、水盂等,以盘碗为主 。
这说明 , 五代时的景德镇以她为南方最早烧造白瓷之地和其白瓷的较高成就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从而打破了青瓷在南方的垄断局面和“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宋代青白瓷的制作,对于元、明、清瓷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
宋代,景德镇瓷器以灵巧、典雅、秀丽的影青瓷而着称于世 。
这种影青瓷(青白瓷)是在五代烧制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烧造成功的 。
影青瓷瓷胎加工精致细腻,有“素肌玉骨”之誉,釉色白里泛青,青中有白,莹润如玉 , 加上釉下瓷胎刻有各种精细的花纹,三者互相结合,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形成“颜色比琼玖”的影青瓷 。
其具有精细秀丽,清澈典雅 , “光致茂美”的卓约风姿 , 成为我国陶瓷史上一个极其珍贵的品种,从而使得景德镇跻身于宋代名窑之林 。
宋代景德镇制瓷业已呈现繁荣局面,据考古发现,宋代窑址分布多至30处 , 有窑“三百余座”,陶瓷的器型也发展到数百种之多 。
宋代的景德镇不仅烧造出了温润如玉、品种繁多的影青釉刻花瓷,而且成功地烧造出大批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影青釉瓷雕和仿造出了多种颜色釉瓷器 。
元代景德镇成功地烧造出青花瓷和釉里红瓷,这是两种极具特色和名贵的品类 。
青花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纹饰永不褪脱,且风格幽靓典雅,素净秀丽 。
光润透亮的青花釉与素雅明净的白胎巧妙配合,互相衬托,颇具中国水墨画之特色,并且标志着由素瓷转为彩瓷的新时代的到来;元青花以其多层次,满画面,主次分明的装饰特征和以彩绘为主兼刻、划、印花的装饰技法 , 为我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
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罩以透明釉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使釉下呈现红色花纹瓷器 , 烧成难度大,色彩艳丽,以至于到今天它还是一个极其珍贵的瓷器品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