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兰和英格兰的区别,苏格兰与英格兰有什么不同( 三 )


爱尔兰在公元前就出现了许多王国,但爱尔兰并没有能免受北欧海盗的侵犯,到公元10世纪时竟成了北欧海盗的一统天下 。
1169年英格兰的亨利二世发动对爱尔兰的入侵 。英格兰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因为他急于想使爱尔兰教会完全顺从罗马 。爱尔兰大部分地区都落到了盎格鲁—诺曼权贵手中,但是在中世纪英格兰几乎没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辖权 。
都铎王朝的几位君主干预爱尔兰的倾向要强烈得多 。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对爱尔兰造反者发动过一系列战役 。'抵抗运动主要集中在北部的乌尔斯特省,1607年由于抵抗运动失败以及领导人出逃,乌尔斯特变成了来自苏格兰和英格兰的移民聚居地区 。
由于英国内战(1642~1652),爱尔兰又爆发了多次起义,但都被克伦威尔镇压下去 。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废黯之后,英格兰与爱尔兰之间的战争更是不断 。18世纪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时期 。18世纪末,英国政府为谋求稳定作出了多方努力 。1782年,爱尔兰议会(建立于中世纪)获得立法自主权;在宪法上与大不到颠的唯一纽带是王国政府 。然而,该议会仅仅代表少数盎格鲁-爱尔兰特权阶层,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 。1798年发生了一次起义,但没有成功;1801年,爱尔兰与大不列颠联合为一体 。
虽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义者的起义遭到了镇压,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未期,一股称为爱尔兰共和军的游击力量开始对英国当局采取军事行动 。1920年通过的爱尔兰政府法案规定要成立两个地方自治议会,一个设在都柏林,另一个设在贝尔法斯特 。该法案于1921年在北爱尔兰实施,乌尔斯特省9个郡中有6个接受了它们自己的议会,同时在英国议会中仍享有席位,并服从英国议会的最高管辖权 。但是,爱尔兰共和军继续在南部为争取脱离英国当局赢得独立而战斗 。1921年6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根据同年12月缔结的英—爱条约建立于爱尔兰自由邦,1949年该自由邦成为爱尔兰共和国 。
海峡群岛和马恩岛虽不属于联合王国,但与联合王国有着特殊的关系 。海峡群岛在10世纪和11世纪时曾是诺曼底公国的一部分 。马恩岛在1266年以前名义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权,到1765年最终才直接由王国政府管辖 。今天,海峡群岛和马恩岛都有各自的立法机构和法律制度,英国政府则负责那里的防卫和国际关系事务 。
大约距今九千年以前 , 不列颠诸岛与欧洲大陆还是连成一体的 , 那里居住着中石器时代的地中海人和阿尔卑斯人 。约五千年前,伊比利亚人自地中海地区西迁,是首批从大陆渡海过来的,征服了原有的居民 。这次征服必定十分野蛮悲惨,使我们已经找不到任何中石器人的痕迹了 。著名文化古迹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怪石圈,就是伊比利亚人留下来的 。是为第一次换血 。到了约两千五百年以前,有凯尔特人自今天德国南部一路砍杀过来,先后占领了今日法兰西、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等地,接着又越海占据了不列颠诸岛,残酷屠戮伊比利亚人 。是为第二次换血 。自公元一世纪中叶 , 罗马帝国对不列颠进行了长达四百年的殖民统治 。政府、法律和商业都使用拉丁语,只剩下乡下人才说凯尔特话 。铺石的公路自此四通八达 , 繁荣城镇星罗棋布,罗马人还带来了基督教 , 其文化、习俗、生活用品也大量渗入,整个社会生活都罗马化了 。直到五世纪初老家起火 , 他们才开始撤离 。这是第一次被殖民地化 。前门去狼,后门进虎 。紧接着于五世纪中叶 , 原居住在西北欧的三个日耳曼野蛮部族——盎格鲁、撒克逊和朱特人横渡北海,所谓“条顿人的征服” , (严格地讲,可以说是四次引狼入室 。因为罗马军团撤离以后,软弱的不列颠暴露于北方野蛮苏格兰人同皮克人的侵扰之下 。据说首先是一位凯尔特部族领袖,主动邀请朱特人前来协办国防的;而朱特人见有隙可乘 , 后来才反客为主,并引发盎格鲁及撒克逊人也来大举入侵 。)耗时一百五十年 。秦始皇焚书坑儒?小菜一碟!日耳曼人把凯尔特整个一个民族的成年男子几乎打杀干净啦(第三次换血)!他们这些刽子手构成了今天英吉利民族的主体 。自然,残留的妇孺免不了繁衍生息,于是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种横空出世 。金庸历史小说非常有趣,其耐看不亚于斯蒂文森 。然而,若按照小说中那些仁人志士伸张正义、替天行道的血性脾气,非得要报伊比利亚人同凯尔特人,还有中石器人的血海深仇,将那些屠夫的孽种——今日的英国人,杀个精光不可!历三四百年七国共存(类春秋战国)的局面,迟到九世纪初,延伸至十一世纪初,日耳曼野蛮人终于从自身各个部族纷乱称雄之中名义上得到统一,演绎出英国统治世系的第一个朝代——撒克逊系 。就在撒克逊系统御国家的同时 , 九至十一世纪,来自北欧的维京海盗——其中主要是丹麦人,大规模入侵英国 。他们除了在英格兰东北部建立“丹麦区”,进行直接赤裸裸的统治之外,以后又向南方扩张 。到十一世纪上半叶 , 虽说不断受到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反抗 , 仍有三十年之久,整个英格兰都已置于了丹麦国王卡纽特统治之下——此三十年即英国朝廷的第二系,丹麦系 。前后历三百年,语言、文化、司法、度量衡……无不受到深深的影响 。屈辱的殖民地史,居然列入了国祚的正统 。十一世纪中叶卡纽特帝国瓦解以后 , 政权重归撒克逊人的手中,是谓西撒克逊系 。但是新王爱德华之母却是个诺曼底人(所谓诺曼底人本来也不是诺曼底的人 , 而是原居住于北欧的诺曼人,于九世纪南徙至今法国西北部、由于他们到来才称做诺曼底的地方,安顿了下来 。操法语,与法国同化了 。当时受封于国王的公爵,其领地叫公国 , 伯爵的叫伯国 。十世纪初建立了诺曼底公国 , 为法国封建诸侯中最强大的;名份上为法王属下,实际有相当的独立性),国王本人是个半撒克逊半诺曼底的杂种,他自幼在诺曼底长大,长期流亡于兹 , 三十八岁才回国 。即位以后便大量起用诺曼底人,还跟其表弟诺曼底公爵结为联盟 , 以抗衡国内的贵族 , 并使法语成为社会上层主要的交流工具 。可谓里通外国、引狼入室之先声 。一○六六年,那位表弟诺曼底公爵威廉 , 根据表哥生前有让他继位之愿望,率兵五千乘舰队入侵英国,打败并杀死了新王哈罗德 。英国大主教于西敏寺为之加冕,凭着圣经将英格兰交付与之,不久他便携着一批归顺的大主教、王孙贵族 , 返回诺曼底去也 。胜利的法国人几年以内不断焚毁村庄,杀戮平民,掠夺英国贵族的土地以犒赏亲属及随从,统治上层换成了诺曼人的天下,新贵族取代了盎格鲁撒克逊的老贵族,诺曼底——法兰西语和诺曼——法兰西法律成了英格兰宫廷、英格兰贵族的语言和法律 。教会也由法国来的意大利籍大主教接管了 。然而,正是这位建立了诺曼底王朝的外国殖民君主同他的世子(继位者)们,于司法制度、兴建教堂乃至形成上议院、文化……等等方面诸多建树,即是说从世俗(硬件)同灵魂(软件)两个方面,为社会公正奠定了基?。戳瞬恍嗟氖⑹? 基业,很有一点汉武帝的气象哩!原先盎格鲁撒克逊时期每个人只有一个单名,现今这样名字后边尾以姓氏 , 也是模仿他们法国贵族来的,这便是第三次殖民地化 。自此以后 , 再也没有外族跨海入侵、成立霸业的情事了 。君主世袭制度也是从威廉肇始,故被英国人大捧特捧为“征服者威廉”,几乎被当成我们的尧舜禹汤(真是一群厚颜无耻的亡国奴)!说起尧舜禹汤,要提一下英国朝代递嬗的历史,那是迟到九世纪之初,自撒克逊国王埃格伯特开端的;较之我国西周共和,要晚上一千六百多年 。一千二百年以来划为三个系、九代王朝,九朝当中还夹着一个共和政体 。三系前边已经交代过了,第一代王朝便是这位威廉一世所建立 。近一百年以后,安茹(法国地名)伯爵亨利二世(威廉一世的重外孙,又是一个外国人)跑到英国来,创建了安茹(又名金雀花)王朝——试设想一下,中国历史上若在北京建立一个约克(英地名)王朝或普瓦提埃(法地名)王朝,敝国上邦的文人们会不出来文饰一番,听由它赤裸裸洋名字刺激自己的自尊心吗?两朝共历三个半世纪之久,其中很长一段时间英国都是在法国国王的指挥棒下,让法国人或其后裔黄袍加身 , 君临英土 。他们既是英国的一国之主,又在法国享有大片封地,作为法国藩镇,法王的附庸,其实心里只把英国当成一块殖民地,诺曼底才是他们的老巢,他们的根 。一世以下有七位帝君,他们对英国只是遥领而已 , 大部分时间仍旧都呆在诺曼底的,其第六位在位十年,居留英国还不及一年哩 。你看清兵入关,满人主宰天下以后,表现比他们还要好一些 。尽管如此,英国人不去卧薪尝胆,不去做伯夷叔齐 , 偏还要把亨利二世这个法国拐子 , 也看作他们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之一!直到十三世纪初法王将诺曼底收了回去,英国的君主这才慢慢地,开始一心一意作个名副其实的英国国王了 。又过了将近两百年 , 朝廷重行回复到英国血统手中,开始了兰开斯特王朝 。不过这一回殖民地亡国奴的滋味还要有得尝,又经历了大半个世纪,下一个约克王朝的第一任国王开始,才可以娶英国女子——而非法国女子,为王后;再又到建立都铎王朝的国王手上,英语才取代法语成为官方语言 。到十八世纪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废止法语使用英语 。剩下来还有两次值得一提 。第一回在一六八九年,中国的吴三桂刚刚于十年前闭上眼睛,英国大多数宗教徒出于强烈反对天主教国王掌政 , 不顾不久前荷兰海军驶入泰晤士河奇袭英皇家舰艇的国耻(1666年6月,荷兰海军迅雷不及掩耳冲入泰晤士河,炮毁英国舰只无数,王家船坞付诸一炬,尤为奇耻大辱者海军旗舰“皇家查尔斯号”竟被虏走 。炮声隆隆,伦敦震撼,实实在在预演了一场珍珠港事变),请求国王的女儿玛丽同她的丈夫、荷兰统治者威廉(威廉不仅是国王的女婿,还是他的亲外甥)前来承继王位 。于是女儿偕同女婿率军登陆英国 , 打得老豆跟老岳丈落荒而逃(当时玛丽的胞妹安,以及她的丹麦丈夫 , 倒向姐姐、姐夫一边,也背叛了老爹及泰山 。后来安继威廉三世为女王,这个忤逆不孝的女人恶有善报,极富政声) 。群臣请命:“玛丽女王,威廉摄政,如何?”“不干!”于是这位既有德国也有英国血统的荷兰杂种威廉三世,英国话都说不好的,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龙椅(玛丽为王后) 。中国人要质问:伦理焉在,仁义何存?简直岂有此理!可是,沿袭至今虚君实相的民主政治体制——议会高于国王、平民院高于贵族院——正是此时确立,两党制格局也自兹形成;还有大败法王路易十四、成就英第一帝国等等功业 。因此,英国人把这次不怎么流血的外戚入侵、大家都当亡国奴,十分自豪地称之为“光荣革命”,看得比中国人心目中的唐宗宋祖,还要高出许多头哩 。第二回是在二十五年以后 , 安女王仙逝无嗣,同样出于英国国教对天主教的排斥,遵照国会法案,举国迎接女王的表兄弟、德国番佬、汉诺威公爵乔治登基,称乔治一世 。根本不会说英语,又在德国土生土长的他(其太子 , 后来继位的国王也一样),开始了史书上倒数第二个王朝,那又是一个以外国地名命名的王朝!此王朝繁演了一百多年,传到了维多利亚 。哗,这位十八岁少女直到白发苍苍八十二岁老太太 , 金銮殿上龙椅一坐就是六十四年,比咱们康熙老皇帝还要长哇!可这个维多利亚不也是个杂种吗,原来她的母亲本是德意志一个小公国的寡妇,后来嫁到了英国王室 。女王从小就在日耳曼人的教养下长大,母语说德语,英语一辈子也说得不地道 。登基三年后又嫁给她所狂热崇拜的一位母系的表弟——不消说 , 那是个纯种日耳曼,狼子野心、非我族类无疑的喽!此后更加封亲王,倚之为左右手,批阅公文,干预朝政,(呜呼,大权旁落 , 一至于斯?。? 然而天哪,正是这一对野夫妇,文治武功,创造出英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黄金时代!中国的中山路、中山堂、中山大、中山医科大……已经够多的啦 , 而以她维多利亚命名的,更遍及英、加、澳、亚、非诸多地域,还要多得多啊 。英国人拿胜利、勇气、恒心、真理、母性、正义、科学与文艺、和平与进步……几乎所有想得到的颂辞,都奉献给了她 , 亲王也同样地世世代代倍受尊崇 。你们瞧这个国民有多贱!其实,维多利亚的意义不仅限于英国 。十八世纪 , 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即进入维多利亚时代,世界文明的重心到了伦敦 。以上这一类故事并不仅限于英国 。我们知道古代日耳曼本是一个游牧民族,精壮男子去外边打仗,不断夺取新的土地,然后整个部落,男女老少,不断地易地迁居 。他们极其重视荣誉 , 而这种荣誉是建立在比狠斗勇上边,认为掠夺、流血得来的财物,远比诚实劳动——流汗得来的光荣 。所以打仗——掠夺,便成了生活的至高目的 。为了抢劫不惜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血流成河,何等的悲壮!公元前一○二年 , 二十万条顿人于今法国马赛附近几乎全数被歼,死尸之多,居民不得不用白骨去砌葡萄园的藩篱 。次年另一支日耳曼人在意大利北部牺牲更为惨烈,不单男人个个战死不屈,妇女们也成群先杀死自己的孩子,然后自刎 。而欧洲人脉管中涌动着的,正是古罗马人(也是好战的种族)和古日耳曼人的血液!由此我们得知,如同汉民族这样死守着东亚一大片腹地,老子说“夫唯兵者不详之器”,墨子主张“非攻”,勤勤恳恳地从事农耕;三千年来各种民族成份无太大变动地延续了下来,虽足堪自豪,却并非世界人类史的唯一模式 。固然,王室皇族之间跨国互通嫁娶在欧洲的历史中据有特殊的地位,甚至曾经与民族国家之逐步形成同步进行,这一点本来同中国不大相同 。即便是如此,从以上我们仍然可以得知,英国人是把宗教信仰、经济、政治的现实利益,以及实际政绩 , 看得高于抽象的民族感情的 。所以像汉族这样 , 将对民族的忠贞当作超乎一切最高的价值标准,不惜掷头颅洒热血 , 赴汤蹈火;譬如从明末无数忠义之士壮烈殉国 , 清初到处反清复明,直闹到秋瑾,乃至孙中山还要靠黑社会排满起家,并不是人类文明史惟一的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