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历史文化,关于元宵节的历史( 六 )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 , 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 , 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 。唐朝时 , 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 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

元宵节历史文化,关于元宵节的历史

文章插图
2、元宵节的传统文化是什么?一、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在我国由来已久 。在宋代,民间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
二、闹花灯: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此节日民间有挂灯、打灯、观灯等习俗 , 故也称灯节 。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
三、猜灯谜: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民间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四、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 。宋元召而使见其技 。”
五、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 , 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