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元宵节风俗的差异,南方北方过元宵节有什么差别?

1、南方北方过元宵节有什么差别?主要区别在于元宵的做法不同 。
北方“滚”元宵
【南北方元宵节风俗的差异,南方北方过元宵节有什么差别?】元宵在制作上要比汤圆要繁琐得多:首先需将和好、凝固的馅切成小块,过一遍水后,再扔进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一边滚一边洒水,直到馅料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方才大功告成 。
由于制作工艺不同 , 元宵比汤圆的口感要粗一些 。元宵的馅料相对单一,传统元宵以甜馅为主,馅料多为白糖芝麻、桂花什锦等 。元宵煮后 , 汤会比较浓,跟糯米面粥似的,表皮松软,馅料硬实有“咬劲”,果香和米香浓郁 。
南方“包”汤圆
汤圆的做法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糯米粉加水和成团(跟做饺子时和面一样),放置几小时让它“醒”透 。然后把做馅的各种原料拌匀放在大碗里备用(不须像做元宵那样切成小块) 。
汤圆馅含水量比元宵多 , 这是两者的区别之一 。包汤圆的过程也像饺子,但不用擀面杖 。湿糯米粉粘性极强,只好用手揪一小团湿面,挤压成圆片形状 。
汤圆越软、滑越好,所以对糯米原料很讲究 。要选粘性特强的品种 。加工工艺上也有说法,要用“水磨粉” 。就是说,把糯米粒用水泡过后 , 连水带米一起上磨(象磨豆浆那样),而且最好用石磨磨 。
磨成的粉用纱布袋吊起来沥干,可以冷藏三四天(时间长了会发酸) 。可见 , 好的汤圆很难工业化生产出来,这又是它与元宵不同的一个特点 。
汤圆的馅料更为丰富 , 涵盖甜咸荤素,在传统甜馅的基础上加入肉丁、火腿丁等馅料 。
节日由来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 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开灯祈福通常在正月十四夜便开始“试灯”,十五日夜为‘“正灯’,民间要点灯盏,又称“送灯盏”,以进行祭神祈福活动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 , 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汉明帝永平年间 ,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 , 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梁武帝笃信佛教 , 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 , 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 。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 , 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