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庄子〉》心得体会

于丹心语
庄子心得 之 坚持与顺应
外化而内不化 。
只有内心安静勇敢,在外在上才能处变不惊 。
天下有大戒二,其一命也,其二义也 。——【庄子·人间世】
仅凭内心的秉持,而无生存上的迁就,就无法安生立命 。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怎样顺应外在?=正确处世 --- ->最难在于说话
怎样才能言语不失
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 。——【庄子·人间世】
常情:说的是实实在在最接近事物真实的部分=实事求是 。
酋长传位的故事:天下最好吃的东西——舌;天下最难吃的东西——舌 。
形莫若就,心莫若和……就不欲入,和不欲出;行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为妖为孽 。——【庄子·人间世】 就不欲入,和不欲出(=人内心把持的分寸)
内心安定七个阶段:
一、身外
外天下,排空不必要的牵绊,天下外于心则远离世故,远离外在约束的规矩法度
二、外物
三、外生
把生命看轻,人朴朴素素,欢欢喜喜活在当下,安安详详地穿越生命的步步流光
四、彻悟
(只有空净房屋里的阳光才滴尘不见)
腾空内心,心灵有了虚灵之境,通达,透彻 。
五、见独
独,唯一 。看天下万事为一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看到的不再是事物的一个横断面,而是整个事物的浑然一体,整体的气象 。少生闷气 。不揪着看白纸上的那一丁点儿黑点,而看有着更大面积、更整体的空白 。
六、无古今
道不远人,无边界,无古今 。
七、不死不生
追求到了人生的永恒,人生不会因物质生命的陨落而真正寂灭,也不会有这个形体在而过分放纵,而忽略了生命的本真 。
学习《庄子》,于丹教授讲述了这样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有兄弟两人,家住在80层的高楼上,有一天深夜两人背着行囊回家,却正好赶上停电,无奈之下他们只好选择爬楼梯,学习《庄子》 。不多久到了20楼,两人开始感觉有点累了,合议了一下,决定把背包存在20楼,改天再回来取 。卸下背包的两人感觉很轻松,说说笑笑,一鼓作气到了40楼 。这时候兄弟俩已经很累了,然后便相互抱怨和指责,开始吵吵闹闹 。吵到60层的时候,实在是太累了,甚至都没了说话的力气,只能平稳下来,安安静静地爬完了最后20层 。终于到了80楼,兄弟俩站在家门口,却突然想起,钥匙忘到20楼的背包里了 。
这个故事以前也听过,当时只是嘲笑两兄弟的健忘和糊涂,却没有想到其中也蕴含着人生的哲理 。于丹教授说,故事里兄弟爬楼的过程,也正映合着人的一生 。人生起步阶段,大家都是意气风发的,我们背负着沉沉的行囊,里面装着理想,装着报负,装着很多很多的愿望,不畏艰险,从脚下的第一个台阶开始上路 。走到20岁,这是人开始步入社会的时候,也开始认同一些社会规则,这时会觉得社会给了我们很多的负担,托起自己已经足够疲惫,还是先把肩上的背包安顿下来,等到衣食无忧,有名有份了再回头拾取梦想也不迟 。最初卸下包袱的时候确实很轻松,可随着年龄的增长,积累的增多,争斗越来越激烈,我们的内心也随之日益焦虑,这时候人不免抱怨,都觉得社会辜负了自己,付出太多而回报太少 。走过40岁,那些意气风发的东西都过去了,人也就变得疲惫颓废 。走到60岁,这时人已经进入了晚年,晚年的时光应该是美好的,值得珍惜的,不要再抱怨,应该安静和顺应一些 。终于到了80岁,人生差不多也走到了终点,这时人会突然之间怅然若失,回想起这一生最宝贵的东西,那一直都没有打开过的梦想,留在了20岁的行囊里,却是再也回不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