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增温新方法,大棚增温妙招( 三 )


(四)、空气湿度的调控 :
(1)大棚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塑料膜封闭性强,棚内空气与外界空气交换受到阻碍,土壤蒸发和叶面蒸腾的水气难以发散 。因此,棚内湿度大 。白天,大棚通风情况下 ,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为70—80% 。阴雨天或灌水后可达90%以上 。棚内空气相对湿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夜间常为100% 。棚内湿空气遇冷后凝结成水膜或水滴附着于薄膜内表面或植株上 。
(2)空气湿度的调控:大棚内空气湿度过大 , 不仅直接影响蔬菜的光合作用和对矿质营养的吸收 , 而且还有利于病菌孢子的发芽和侵染 。因此,要进行通风换气 , 促进棚内高湿空气与外界低湿空气相交换,可以有效地降低棚内的相对湿度 。棚内地热线加温 , 也可降低相对湿度 。采用滴灌技术,并结合地膜覆盖栽培,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可以大幅度降低空气湿度(20%左右) 。
(五)、棚内空气成分:
由于薄膜覆盖,棚内空气流动和交换受到限制,在蔬菜植株高大、枝叶茂盛的情况下,棚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很剧烈 。早上日出之前由于作物呼吸和土壤释放 , 棚内二氧化碳浓度比棚外浓度高2—3倍,(330PPM左右);8—9时以后,随着叶片光合作用的增强,可降至100PPM以下 。因此,日出后就要酌情进行通风换气 , 及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 。另外,可进行人工二氧化碳施肥,浓度为800—1000PPM,在日出后至通风换气前使用 。人工施用二氧化碳,在冬春季光照弱、温度低的情况下,增产效果十分显著 。在低温季节,大棚经常密闭保温,很容易积累有毒气体,如氨气、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乙烯等造成危害 。当大棚内氨气达5PPM时,植株叶片先端会产生水浸状斑点 , 继而变黑枯死;当二氧化氮达2.5—3PPM时,叶片发生不规则的绿白色斑点 , 严重时除叶脉外,全叶都被漂白 。氨气和二氧化氮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氮肥使用不当所致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主要是用煤火加温,燃烧不完全,或煤的质量差造成的 。由于薄膜老化(塑料管)可释放出乙烯 , 引起植株早衰 , 所以过量使用乙烯产品也是原因之一 。为了防止棚内有害气体的积累,不能使用新鲜厩肥作基肥,也不能用尚未腐熟的粪肥作追肥;严禁使用碳酸铵作追肥,用尿素或硫酸铵作追肥时要掺水浇施或穴施后及时覆土;肥料用量要适当不能施用过量;低温季节也要适当通风,以便排除有害气体 。另外 , 用煤质量要好,要充分燃烧 。有条件的要用热风或热水管加温 , 把燃后的废气排出棚外 。
(六)、土壤湿度和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