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心得如何写?( 四 )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高尔基有着上大学的梦想,但现实生活他上大学的愿望没有实现 。但是最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而成为了有名的作家 。让我知道,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通往梦想的路不止一条!必须坚持不懈 。

《我的大学》心得如何写?


《我的大学》这本书叙述高尔基抱着上大学的念头来到喀山,但他很快明白穷人上大学是无法实现的 。他住在贫民窑里,为了谋生,他去当码头工人,又在面包作坊里干活 。这使青年年代的高尔基更多地接近了搬运工人和其他劳动者,密切了和他们的联系,更深切的体会到受剥削 。受压迫的痛苦,增强了争取解放的革命欲望 。这个读马克思的书,接受革命理论 。他还不断地发动工人与剥削阶级进行斗争 。虽然在这个时代中,由于反动势力的猖狂,革命斗争常常遭到失败和挫折,事得高尔基有时悲观失望,但是,在和工人群众的共同斗争中,高尔基受到了锻炼,革命思想日已形成 。高尔基就在这样的“大学”中,成长起来了 。
高尔基从小就受苦,但是他没有放弃,我向我们应该学习他,虽然人生的道路有长有困难,但是只有我们有决心一定会给自己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
主人公那种强烈的读书欲望以及顽强的学习精神,使我想到了自己:我以为知识已经很丰富了,当我读完后,才真正明白“学无止尽,学海无涯”的道理,才真正体会到只有勤奋学习,长大后才能有所成就 。

《我的大学》心得如何写?


在暑假我读了马克西姆·高尔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
这本书是高尔基先生的自传体三部曲,后来合并在一起,分成了三个部分 。
第一个部分讲述了主人公阿廖沙因为父亲去世,和母亲一同去到姥爷家生活,在那里他受过姥爷的凶狠地打骂,看过两位舅舅为了家产而争吵和吵闹,但也得到了姥姥的疼爱 。在这样的的童年 。
第二个部分讲述了后来因为母亲的去世、姥爷也破了产,阿廖沙来到社会,在鞋店当过学徒,在绘图师当过杂工,当船上的差役时在厨师斯穆雷的帮助下读书 。
第三个部分讲述了阿廖沙为了上大学背井离乡去了喀山,结果希望破灭,只好到处做杂工 。住“大杂院”、做苦工,后来阿廖沙在面包房结识了一位革命者,不久阿廖沙也成为了一位革命新人 。通过和社会上不同的人交往,阿廖沙进入了一所“社会”大学,并且在其中慢慢长大 。
读了这本书,我感受到了读书的重要,学会了凡事都要学会坚持 。
我喜欢慈祥的姥姥,讨厌为了家产总是打闹的两位舅舅也讨厌捉弄阿廖沙的萨沙 。我佩服阿廖沙顽强学习的精神,他在工作的空闲处还在读书 。我还很佩服他的勇气,在十一、二岁就已经在外打工了,真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