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六 )


造成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会计不对称是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它指市场经济的活动主体具有不相同的信息 。并且实践证明,现实的经济并非一个有效率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始终存在;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会计事务所与上市公司之间,会计事务所和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间,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会计事务所之间,都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这些信息不对称就成为会计信息制造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
2、我国会计自身的特点及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会计这门学科是貌似精确但并不精确的科学 。这主要因为会计本身的灵活性、选择性、滞后性以及职业判断而引起的 。只要会计人员“创新”体制的存在,会计体系选择空间的相对应,而理论界“创新”意识的落后,这样会计失真、会计信息提供者信用危机都
是不可避免的 。
3、我国经济转型的现状和会计体制的不完善是会计失信的直接原因(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传统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不适用新的市场经济,而新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又没有迅速有效的建立,这样会计存在的最大问题,即会计人员诚信失信现象日益严重 。在这经济转型期间,在以“诚信”为核心的道德理论未建立,历史传统因素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正确认识不足的情况下,会计人员易陷入迷茫与彷徨,而个别人自我约束力差,对社会责任职业责任重视不够,转而追求特权、金钱,造成职业道德败坏,对社会无信,社会道德秩序的失衡,结果是会计人员的职业底线崩溃,提供虚假信息 。
4、“失信成本大于失信收益”是会计失信的动力 。企业经营者最直接的目的就是盈利,而作为企业的所有者更关心的是企业的利润 。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由于人都是具有风险意识的经济人,在关键的时刻就会出现诚信问题 。首先企业的负责人,他们通过提供虚假信息,可以获得企业投资者的信任,可获得享受权利,如升职、加薪、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企业的会计人员通过提供会计信息,可获得生存的保障,如保住饭碗、加薪、奖励等;不提供则丧失享受的机会 。企业则可以骗取投资者、债权人、国家的信任,获得额外的收益,而不做假账,它们会丧失机会成本;如果对方提供虚假信息而没有被发现,则本企业的竞争力下降;如果本企业提供虚假停息没有被发现,它可能获得丰厚的收益 。对风险喜好者来说,会计作假是获得收益的最便捷的途经 。
况且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由于我国对提供虚假信息处罚的力度不够,而相关的法律,执法机关的不完善,造成会计造假的成本低廉 。在风险收益的诱惑下,在巨大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在“高薪”养“廉”的窘况中,会计信息直接提供者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就为企业提供虚假信息以更大的操纵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