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好书心得体会

多读书、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做最好的老师 , 做最好的自己”是我的执教生涯的追求目标 , 但这里的“最好”的意思并不是指拿自己与别人相比 , 而是拿自己与自己比 , 今天的自己一定要比昨天的自己更出色 。有平日的教学中 , 我时刻关注着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 告诉孩子们要做最好的自己 。其实也是在时刻警告自己要做最好的教师 。要想做最好的老师有捷径吗?有 , 那就是多读书!读书能让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 读书就是为了自己在以后的教学、教育研究中少走弯路 。是的 , “名师”之“名” , 不在于“名” , 而在于“明” 。“明”就是智慧 。智慧是一条通往人生幸福和快乐的心灵之路 。那么 , 好的教学理念便是我们前进的导航灯 。
不知不觉之中 , 我参加工作已经20年了 。工作期间 , 由于任务繁重 , 每日里总是忙着学校、学生的事 。日子在一天天地流逝 , 工作好像总是干不完 。尽管事务、工作繁忙 , 但我始终不忘读书 。读书对于我来讲 , 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我们身处二十一世纪的网络时代 , 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社会 , 对于教师来说 , 就应该成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 。记得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时代在进步 , 社会在发展 , 偶一停留 , 就要落伍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深入 , 教师的角色已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的知识早已不单单停留在“一桶水”的层面上了 , 还应是河流、湖泊 , 甚者是海洋 , 因此我必须不断学习 , 接受洗礼 。
其实从小我就喜欢看哲理书 , 小小说等 , 明白了颇多人生哲理 。工作以后 , 感觉教学经验匮乏 , 就经常读叶老的专集与教育教学有直接关联的刊物 , 读其中的指导理论等 。虽然这些书籍的理论高深莫测 , 有的也与实际教学联系不上 , 但细读过后,才知知识自己的肤浅 。再读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 态度顿时有了360度大转弯的改变!一打开《给教师的建议》 , 提纲内容就深深吸引了我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要克服负担过重现象 , 就得使学生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怎样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就是这些问题经常困扰着我 , 一直没得到有效的解决 , 因此便一直束缚着自己的手脚 , 总有思路被堵 , 有劲没地方使的感觉 。正在好了 , 有了《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 , 它就像一盏指路明灯 , 可以指引我走向正确的方向了 。我心想:一定要看个究竟 。于是 , 我如饥似渴地读着这本书 , 一边读 , 一边想 , 一边思考自己从教这么多年来的得失 。读着读着 , 不禁为自己之前诸多幼稚的想法而汗颜 , 同时也深感震撼:半个多世纪以前教育大师的教育实践及经验 , 对处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我们仍然具有这么重大的指导意义 。他相信孩子 , 尊重孩子 , 鼓励孩子 , 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 。书中的一个个故事 , 述说着做老师的方法和经验 , 曾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也一并如电影般一一闪现 。有那么多的故事如此一致 , 可看过书中老师的做法之后 , 更觉惭愧 , 亦渐渐明白:教育是一门艺术 , 看待每件事情:可温柔如春雨润物 , 也可暴躁如骄阳炙烤;可呵护如秋日硕果般呈现 , 也可残酷如冬雪般毫不留情 , 而往往采用不同的方法却塑造出不同的个性 , 不同的人生 。《给教师的建议》也成了我的指路明灯 , 良师益友 。记得初为人师那会儿 , 我曾非常地懊恼过 , 老师是什么?她应该是天使的化身;学校是什么?她应是圣洁的天堂 , 可现实 , 让我觉得老师是这个社会上最不可以干的活!当我看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后 , 我在教育教学中所遇到的困难 , 都迎刃而解了 。很想对你们说:要想成为一个好老师 , 一定要多读一读《给教师的建议》 , 书中的一条条建议 , 如一场及时雨 , 滋润着干涸的灵魂;如一条条小溪 , 汇集成浩瀚的海洋 , 长读常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