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缓刑,缓刑是什么意思( 四 )


缓刑的含义,大体包括三层意思 。其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符合两项条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即判处重刑的罪犯不能缓刑,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并法院认为不羁押亦不致再危害社会 。这两项不可或缺,譬如某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三年以下徒刑,但根据其具体情节和为了教育其本人及预防其再犯罪有必要付诸执行,不能缓刑;或者本人虽有悔改表现但判刑较重也不应当适用缓刑 。另外 , 对于反革命分子和累犯 , 我国刑法规定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这不仅范围更宽泛,而且内容更科学、准确 。其二,缓刑的性质属于刑罚暂缓执行 , 是对原判刑罚附条件不予执行的一种刑罚制度 。缓刑不等于免除刑事处分 , 缓刑在一定时期内仍然保留执行原判刑罚的可能性,缓刑的考验期从判决确定之日即生效之日起计算 。在考验期内如果没有再犯新罪,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其三,缓刑的目的在于通过给予犯罪分子改过自新的机会,考察其表现 , 督促其遵纪守法,以促进犯罪分子的教育改造工作,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 维护社会安定,体现惩办与宽大的结合,实现刑罚的社会化 。在考验期内,由公安机关交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例如城镇街道居委会等)予以考察,如果没有再犯新罪 , 考验期满时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相反则由审理新罪法院宣告撤销前罪的缓刑 。如犯有错误,但尚未构成犯罪的,可以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给以行政处罚,但不应当撤销缓刑 , 收监执行 。有违法行为被行政拘留或者劳动教养的,缓刑不能撤消,可以在拘留或者教养期间继续进行缓刑考察 。考察的方法目前尚无统一规定 。这三个方面,构成了缓刑的基本含义 。
我国的缓刑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刑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明确我国缓刑制度的含义至关重要,是正确适用我国缓刑制度的重要基础 。
我国缓刑制度的适用条件
当代各国缓刑制度的规定不尽相同,但其适用都有着严格的条件,一般都只针对罪行较轻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或施行法定刑后其家庭将发生严重困难,本人可能失学等的罪犯 。譬如德国刑法典第56条之规定:缓刑适用于被判处1 年以下自由刑者或者被判处两年以下自由刑的具有特别情况的犯罪人 。[6]俄罗斯刑法典的第73条规定:对被判处劳动改造、限制军职、限制军纪营管束或剥夺自由,不服刑亦可能得到改造的被判刑人 , 法院可以判处缓刑 。[7]在我国,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根据其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刑法第74条规定,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