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有毒吗,小蜈蚣有毒吗( 四 )


或者出现出冷汗,脸色苍白,甚至头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
蜈蚣是有毒的动物 。
特别是身型为长型(如一般笔芯小的蜈蚣无毒 , 大小为无名指以上有毒)的蜈蚣,此蜈蚣小脚非常多走路很快,蜈蚣的尿最毒,蜈蚣在咬物体的时候同时也会把尾巴弯过来注上尿液,被蜈蚣咬了一定要立即救治,被蜈蚣爬过或吃过的食物千万别再食用,蜈蚣喜欢在爬过或吃过的食物上拉尿 , 人吃了这食物就会中毒而亡 。

蜈蚣有毒吗,小蜈蚣有毒吗

文章插图
3、所有蜈蚣都有毒吗?是的,所有蜈蚣都有毒,不同种属的蜈蚣毒素成分有所不同,不同的取毒方法也会影响成分的组成 。早期研究蜈蚣毒素时,大多是处死蜈蚣获取毒颚,或者剪断蜈蚣的颚尖用水或缓冲液提取,不利于定量研究 。
蜈蚣毒centipede venom是蜈蚣螫伤人畜时所释放的一种毒素 。在螫伤局部可致红肿、灼痛;同时产生淋巴管炎;但全身反应较轻,可出现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谵语及抽搐等 。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 。
近年来常用高频电流刺激蜈蚣采毒,得到毒素更快、更多 。有一些研究发现蜈蚣粗毒中含有酯酶,蛋白水解酶,酸性和碱性磷酸酶,心脏毒素.组胺,神经递质释放物质 。北美的巨型沙漠蜈蚣,还含有溶细胞索 。
蜈蚣毒含两种类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组胺(Histamine)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尚含脂肪油、胆固醇(Cholesterol)、蚁酸(Formic acid)等.亦曾分离出δ-羟基赖氨酸(δ-Hydroxylysine) 。
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鸟氨酸、赖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丝氨酸、牛磺酸(Taurine)、谷氨酸 。
扩展资料:
蜈蚣毒素与蛇毒类似,主要由蛋白质组成 。1983年,科学家从巨蜈蚣鄂足提取物中分离到1个相对分子质量为60 kDa、对热不稳定的蛋白质毒素(Toxin S) 。研究表明,蜈蚣粗毒中蛋白质含量为86.23% 。碱性电泳表明蜈蚣毒素有20条蛋白谱带 。
科学家利用圆盘电泳和薄层色谱观察到蜈蚣毒素提取物13条阳极蛋白带和1条移动缓慢的阴极蛋白带 。从3条缓慢移动的脂蛋白带中发现了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三酰甘油、胆甾醇脂和角鲨烯 。酯酶、酸性和碱性磷脂酶及氨基萘胺以复合形式存在 。酸性磷酸酯酶的同工酶活性很低 。
2007年,巴西科学家从2种当地蜈蚣中用电刺激取毒,粗毒充分溶解后,结合二维色谱(阳离子交换、反相)、质谱、Edman降解对其中的蛋白质、多肽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相对分子质量1 304~22 639 Da的45个组分,对其中的25个组分进行了Edman降解测定了N一末端氨基酸序列 。
由于粗毒量少等因素的制约,他们用蛋白库中的序列比对以获得组分功能的想法没有成功 。蜈蚣毒中酶的种类较多,其中许多是极为有用的工具酶 。汪猷等测出了少棘蜈蚣粗毒中的蛋白水解酶、酯酶、碱性磷酸单酯酶、磷酸二酯酶的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