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八艳”-李香君( 三 )
清顺治二年 ( 1645年 ),侯方域入清后参加科举,应河南乡试为副贡生 。后来失悔此举,派人多方查找李香君,得知香君已出家为尼,非常伤心 。侯方域也算是性情中人,他怎么也忘不掉李香君的情意,于是到栖霞山寻找李香君 。此时的李香君看到侯方域,百感交集,欲哭无泪 。经过商议,二人携手渡江北上,回商丘老家 。他们星餐夜宿,历尽艰辛,回到商丘侯府 。李香君隐瞒歌伎身份,以吴氏女子、侯方域妾的身份住进西园翡翠楼 。在这里,她与公婆和睦相处,与侯方域元配夫人常氏相敬如宾,姐妹相称,与侯方域鱼水情深,琴瑟和谐 。从1645年到1652年这8年时间里,李香君生活得平安、舒适,也可以说是她一生中最为幸福美满的时期 。
后来,侯方域再游江南时,李香君的歌伎身份不慎暴露,显赫官宦世家的侯府当然容不下李香君,她被逐出家门,栖身在古城南十余里侯家花园 ( 今李姬园村 ) 的几间草房里 。
相传,1653年春天,李香君在李姬园生下一个儿子,但因为自己身份低贱,孩子不敢随侯方域姓侯,只能随自己姓李 。( 据说,如今在与李姬园相邻的大元子村,生活着一支200多人的李姓村民,自称是香君后裔 ) 。孩子生下几个月后,李香君便在郁闷绝望中含恨离开了人间,年仅30岁 。侯方域在痛苦与内疚中,把李香君葬在了李家花园,也就是现在的李姬园村,并立碑撰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在李香君去世仅一年后,也就是1654年的12月13日,年仅37岁的侯方域,也在忧闷中走完了自己充满惆怅悔恨的人生之路 。
按照村民的指点,笔者在李姬园村东北方向3公里的地方找到了侯小园村 。在村头打听侯方域墓时,老位老太太热情地说:“走,我领你去!”热情的老人在村旁一片麦地里停了下来 。见我有些疑惑,两位老人说 :“ 这个地方原先就是侯才子墓,平啦!”据两位老人回忆,侯家祖坟及侯方域墓地规模很大,墓前神道上还有石像生,在半个世纪前的“破四旧、立四新 ”运动中就被当做“四旧”刨了,当时刨出来很多盆盆罐罐,扔得满地都是 。
离开侯小园,路边出现一片桃园,笔者停下了脚步 。此时好像不是赏桃花的最好时机,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应该是在一周前,有些桃花已显得有些残了,但仍是春意盎然 。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排排古褐色的桃树,弯枝如画,曲直有韵 。层层叠叠的桃花,花团锦簇,窈窕婀娜 。
或许是因为桃花的争春和张扬,人们正面描写颂扬桃花的诗文并不多 。相反,似乎对桃花总有点贬意 。如把对风流女子的交往称作桃色新闻,交桃花运等等,文人的诗词很少有颂扬桃花的,隅然提到却诉说对它的不满,刘辰翁在宋词摸鱼儿中有;东风似归,问前度桃花,刘郎能记,花复认郎否!词中之意就是说桃花负心 。还有首说桃花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也感慨桃花的无情 。笔者也不太喜欢桃花,然而,是《桃花扇》改变了桃花在笔者心目中的形象:桃花并非柔若无骨,桃花也是有血性的 。
- 聪明却孤单的孩子:利用“执行功能训练”提升孩子的社交能力读后
- 如果人生只剩三个月
- 待老
- 王长杰医生提醒治疗子宫腺肌症要纠正“宁可用激素,也不喝这个中
- 子宫腺肌症病人为何会有“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试中药心不死”这想
- 无法选择的“人生剧本”
- “大无畏者”恶作剧
- 不同凡响的“御者”
- 赚“以后的钱”
- 也说“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