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唠叨怎么写?( 二 )


从我上一年级起,他一直都是骑着他的那辆已经破旧的自行车送我上学 。在路上,他一边用力的骑着自行车,一边问这问那:“红领巾带了吗?校服穿好了吗?水杯带了吗……”每当回答这些让我厌烦的问题时,我常常会发起脾气来:“都问了多少次了,烦不烦啊?”当问完了100多次带了这个带了那个吗之后,他才会放心的闭上嘴 。放学回家的路上,他又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完,问我学了什么?作业多不多?开心不开心?……直到回到家里,才肯安静下来吃饭 。我说他唠叨时,他却只微微一笑,说“树老枝多,人老话多嘛!”我摇摇头,叹了口气,不知道说什么好 。
记得有一次下雨,我放学没雨伞,爷爷让我一个人撑着伞坐在后面,自己淋着雨骑车 。一到家里,他就拿出一件长外套给我穿着,怕我感冒,自己却还穿着那件单薄的白衬衣,他笑着一直笑着……我呆呆地站在那里看着,静静地看着他的笑脸和淋湿的白衬衣 。我突然明白了这唠叨和微笑里,包含了爷爷对我深深的爱!
爷爷,也许我会埋怨您的唠叨,但是我还是明白您是多么的爱我!

爷爷的唠叨怎么写?


爷 爷 的 唠 叨
汨罗市罗城学校 初58班 任含璋
爷爷今年七十岁了,住在汨罗市弼时镇玉池山下的一个偏僻的村庄里,我每年都要随爸爸妈妈回爷爷家几次 。
今年春节的一天,我们在爷爷家围着火炉烤火 。爸爸对爷爷说:“您现在年纪大了,家里那两亩田就不要种了 。”听了爸爸的话,爷爷好像有一点儿激动,他说:“我又不去偷,不去抢,种点田也丢了你的面子吗?”接着,他开始唠叨了,“我们家世代种田 。解放前,我们家十几口人,也只有三四亩田,经常吃不饱 。解放后,虽然分了田,那时由于产量低,日子仍然过得很苦 。后来搞大集体,田都收到了生产队,所有劳动力都到田里种作,耕作效率很低,一个劳动力辛辛苦苦劳作一年,也只能得到几百斤稻谷和几十块钱 。大部分家庭仍然吃不饱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实行土地承包到户,农民才真正衣食无忧了 。前几年,国家不收农业税了,反而每亩地补助了100多块钱 。现在插田实行抛秧,收割用收割机,耕田用耕田机,种田不费什么劲了 。”听了爷爷的话,爸爸也不好再说什
1
么了 。
今年端午节,我又去了爷爷家 。吃完午饭我正在看书,爷爷来到我身边,问道:“含璋,你的学习怎么样?”我说:“一般般 。”爷爷略有沉思,好像自言自语地说:“现在学习条件真好,你看你家现在买了新房子,离学校又近 。”我问爷爷读了几年书,他说:“我只读到小学毕业,但在当时还算读得比较多的 。”我这一问,爷爷的话匣打开了 。“我读书的时候,我们这里方圆几十里只有一所初中,并且还只有几个班,有钱人才读得起 。直到你爸爸这一代,才开始普及初中了 。现在多好啊,读小学、初中不要学费了,考不上高中还可以读职业学校 。解放前,我们这里没有几个初中生;改革开放之前,我们这里没有几个大学生;到现在也没有只读到初中毕业就不读的了 。至少还要读个职业中专什么的 。你要用功读书呀!现在要有真本事才能找到好工作 。你看林叔叔(叔爷爷的儿子)在高坊职业学校毕业后,考到长沙一所职业学院,后来应聘到了三一重工,几千块钱一个月,工作两年就买了车,今年公司派他去美国工作了 。你爸爸也是考大学参加工作的 。”听了爷爷的话,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想到我往日对学习的漠然和随意,想到爷爷那辈人求学的艰辛和困难,我的眼里竟有了雾似的感觉,潮乎乎的,一种叫做愧疚的东西,正从我内心深处释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