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改为汤圆是谁改的,元宵真是袁世凯命名的吗?( 五 )


元宵改为汤圆是谁改的,元宵真是袁世凯命名的吗?

文章插图
5、元宵的别称叫什么?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
元宵节也称上元节或灯节,这是一个吃汤圆赏灯的节日 , 据民间风俗史书上记载,元宵始于隋朝末年,相传是在公元610年正月十五,隋炀帝扬广为粉饰太平,炫耀民富国强,下令在洛阳城里搭起座座高台戏棚,调来全国各路高手戏班,从十五之夜开始,夜夜花灯高招,歌舞生平,弦歌不绝 。一时间,看灯的,听戏的,做小生意的,人山人海,使的个洛阳城沸沸腾腾起来 。据说,这时有个小吃店铺的老板别出心裁,把糯米碾成粉 , 包以糖馅做成团子,然后一煮,又饱肚子,又暖身子,很受欢迎 。因为古时称正月十五为上元节 , 称夜晚为宵,所以元宵由此得名 。
北方叫元宵,在南方呢习惯叫汤圆 。还有呢元宵是这样滚出来的,而汤圆是一个个手工包出来的 。
汤圆是用糯米细面,再配以白糖等各种馅 , 通过洒水工艺滚成的一种风味食品 。北方习惯称之为元宵 , 而南方则称之为汤圆 , 它最大的区别是南方汤圆是逐一手工作成的,馅料是软的,而北方元宵馅料预先制好 , 晾干并切成小四方块,然后置于机器中滚上面粉即成 。无论是哪一种都是细粉馅精 。
还有啊这元宵的吃法也是有讲究的,煮:一次不要太多,水要多放些,因为天冷元宵的温度低,放多了不易开锅,浸泡时间一长面粉就会脱落,造成混汤,水开后再点两次冷水,有两三分钟就能起锅了,煮好的元宵应是蓬松如棉絮状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或“灯节” 。据资料记载,元宵节大约在汉代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明清时期便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中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
元宵是汤圆的别称 。旧俗元宵节要吃汤圆,故称“吃元宵” 。昔时民间在正月十五用糯米磨浆吸干成面 , 做成球形有馅食品煮吃,城镇居民多在市场购买 。吃元宵习俗流传至今 。
吃元宵 , 这是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 。古时候人们把元宵这种食品叫汤圆、汤团或团子,只因在正月十五这天食用,所以便把这一天叫成了元宵节 。为什么元宵节要吃元宵呢?因为元宵节这天定在正月十五,是阴历年的第一个月圆的日子,元宵的形状是圆形,又含着一个“圆”字的同音字,象征着团圆、美满、吉祥、和睦的家庭,所以人们多取其意,要吃元宵 。那为什么又有“闹元宵”之说呢?“闹”就是指热热闹闹地欢乐一天的意思 。因为我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一年中比较清闲的是“冬仨月” , 元宵节过后,气温逐渐变暖,万物复苏 , 冬闲已经过去,就要备好耕作的事宜,不能稍有休闲了 , 所以元宵节这天欢乐一番,既是一种“放松式”的休闲活动,更是表现人们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用欢乐的笑声和喜庆的锣鼓声,在吉祥的气氛中,迎接丰收一年的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