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人版高一必修三《兰亭集序》说课稿( 五 )


讲析:王处的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中 。因此,天下名士,首要任务是保全性命 。因此,他们有一人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 。正如王羲之在文中写道:"虽趣舒殊,静噪不同,当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他们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 。可就一时的满足和陶醉中,岁月流逝,青春已经不再,而功业无成,作者自然发出人生的感慨"曾不知老之将至" 。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人生就是这样永无止境地追求满足而又不断地厌倦,既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无尽的烦恼,怎能不感慨万分 。
"向之所欣,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往昔的盛会已化为历历在目的往事,过去曾有的欢乐,已如流水向东而去,这真是"胜景不常,胜筵难再",这怎能不让人黯然神伤 。
"况修短随化,??"况且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亡"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因而个体的生命在它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也无法回避对"死亡"的思考,作者在对"死亡"的观照中,再次感受到人生之痛 。
这种"痛"是痛什么?是痛惜之情,是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痛惜 。
(七)、指导全文诵读 。(个别读,男生集体诵读)
(八)、赏析第三自然段 。
找出表达其情况的词:"悲""悲"与"痛"是一样的情感吗?不一样,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为什么"悲"?"悲"什么?
作者为什么"悲",与他的人生观有着密切的关系,找出这句话:"固知??"佛教、道教徒总是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他们"一生死生,齐彭殇",可我们不是神仙道人,是血肉之躯,要珍惜生命,士大夫当"兼济天下",去实现自己的抱负 。可这种生活观在我看来是何等的虚伪可笑 。正因为我对生命是如此的珍惜,因此,"每贤者??" 。我"悲"古人,因为我对生命的体验和古人对生命的体验是何其相似;我亦"悲"后人,"后之观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他询问古今,发出悲叹 。这里的"悲"不同于上一段的"痛",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更加深刻感人 。
人类社会从古至今迈进了多少年,人类文明的发展也是今非昔比,但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王羲之也正是道出了这种"千古同悲",才如此深深地打动了我们 。
读最后一段 。
(九)、朗读 。
(十)、小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