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怎么写?( 三 )


B、围绕课题,质疑 。
a.谁爬天都峰?
b.怎样爬天都峰?
c.在爬天都峰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d.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C、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
a.了解大意: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谁爬天都峰?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
(本文主要写了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主要写"我"和老爷爷 。)
b.理清思路:小组讨论,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前的情景?(1-5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是写爬天都峰之中的事?(6-7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天都峰之后的对话(8-10自然段)
c.抓住山峰险势,通过朗读,理解“我”的心理 。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顶峰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告诉我们峰顶很高,是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天都峰高耸入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写出了石级壁陡实指天都峰之险 。“挂”是直上直下的意思,作者用“我爬得上去吗?”写出了自己在险峻山势面前担心,怕爬不上去,用“发颤”写出了当时害怕的心理 。
在朗读时一是读出山势的险峻、陡峭;二是读出来作者心理的紧张与担心 。
d.抓住“奋力而攀”,通过朗读体会登峰之艰难 。
①“我奋力向峰顶爬去 。”“奋力”读时要加强语气,读出充分鼓起劲来,尽所有的力量爬 。
②“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两个“一会儿”读出作者爬山时不怕累,巧用爬山方法,历尽艰辛克服各种困难 。
③“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爬呀爬”,爬山是何等的不容易 。“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还能表现出“我们”经过巨大努力之后爬上了天都峰的快慰心情 。
把带点词的语气读出来,从而体会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 。
e.抓住“互相道谢”,通过讨论,明白登山成功之理 。
同桌交流,谈谈自己对“我”及爷爷说的话的理解 。
①"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这句话肯定了“我”爬山的勇气对老爷爷行为的影响 。“居然”是说老爷爷能爬上天都峰是出乎意料,根本没有想到的 。
②“我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这句话告诉我们“我”由望峰生畏到坚定信心直至爬山成功,勇气来源于老爷爷的行为鼓舞 。
通过交流,由此得出他们都是在对方的鼓舞下,爬上顶峰的 。
E、总结全文
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要善于从别人身上获取力量,增添勇气,把事情办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