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学设计怎么写?(13)


6、齐读古诗 。
7、自由讨论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
五、质疑,体验情感
1、同学们,学到这儿,《赠汪伦》一诗学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针对学生的问题,由学生之间自由解答 。)
2、在学生回答完所有的问题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汪伦为李白踏歌送行时唱的是什么歌?(估计学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评析:特殊问题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这个环节中,“汪伦送行时唱的什么歌”这个问题必然会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巧妙地引出学生的课前歌曲的积累 。
老师导语:你们不知道吧,我知道,你们想听吗?(打开录音机)
3、播放歌曲录音:
⑴ 前南斯拉夫电影《桥》插曲《啊,朋友再见!》 。
⑵ 周华健演唱的《朋友》 。(提醒学生跟唱)
评析:只听录音,避免视觉干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
4、引导学生参与:现在同学们说说汪伦还会唱些什么歌?(指名唱一些关于朋友的流行歌曲)
5、谈话小结:刚才,我们听的、唱的当然不是汪伦当时唱的歌,但表达的情感却和汪伦当时的情感是一致的,想想这些歌都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板书:朋友情)
6、现在,谁能把这首诗后一句改一下,直接点出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投影出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朋友送我情 。(板书:不及)—→先指名读,然后齐读 。
评析:教师利用歌曲,活跃了课堂气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通过情感迁移达到理解诗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六、欣赏,背诵古诗
1、出示插图,诗文,放配乐的古诗录音,学生欣赏 。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学生评议,范读)
3、学生齐声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
4、指名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
5、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境,有感情地背古诗 。(配乐)
评析:在情境中欣赏、诵读古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利于背诵,而且记忆深刻 。
七、作业,发展练习
1、课外阅读、收集表现友情这一主题的相关古诗 。
2、根据古诗《赠汪伦》,编一首送别的歌词,提醒学生可以模仿《烟花三月》 。
⑴ 朗读自己创作的歌词,集体评议 。
⑵ 随意练唱自己创作的歌词 。
评析:诗是一幅画,诗是一首歌,音乐与诗歌是相通的 。巧用音乐是本课的特色 。从听由古诗改编的歌到自己编歌词,从理解到创作,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 。
【教学简评】
《赠汪伦》这首诗通俗易懂,表现了汪伦和李白之间的深情厚谊 。但学生很难真正理解友情,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了激发学生体验汪李之间的友情上 。根据这首诗的语言特点,首先陆老师首先在课堂上做到了文本与学生直接对话,让学生读了古诗之后,带着自己的疑问、理解与同学对话、老师对话 。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正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这一理念和精神,也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感悟、积累和迁移 。教学中,陆老师注重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迁移和积累,学会举一反三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要拓宽语文阅读渠道 。尤其值得一体的是,本课的教学中,陆老师充分运用了音乐的渲染作用 。课始用歌曲mtv导入,阅读过程中进行配乐诵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运用以友情为主题的歌曲,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汪李之间的友情,一首首文质优美的歌词,既是学生理解汪李之间感情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巧用音乐,打通了学生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的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