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爱之链》教学反思如何写?

这学期我上校内教研课 , 拿起课本看了看 , 一下子被《爱之链》这篇课文吸引了 , 我打算就上这一课吧 。
经过一番精心的准备 , 我自信地走进课堂 , 教学环节一个接一个地展开……
下课了 , 与费洁老师的探讨中感到我这堂“顺顺当当”的课竟有那么多不足 , 我认认真真地回忆 , 认认真真地反思 , 
下面是我教学中几个不足之处的情景回放 。
①课前 , 我仔细地计算每个教学环节甚至每句话所用的时间 , 把40分钟细细地分配好 , 记在教案右侧 。
②课上 , 我似声情并茂地说着“过渡语”(课前精心设计 , 练习了许多遍) , 学生专注地看着我 , 眉眼间却没有我期待的感动与共鸣 。
反思自己的不足 , 我感受到要赶上新课程改革的快车 , 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 , 重新认识“教”与“学”的本质及其关系 。
一、教学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
情景①在传统教学中司空见惯 , 面对新课改精神 , 这样的“认真”行为显得那么可笑 , 那么机械 。
布卢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的确 ,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交流沟通的过程 , 并非生产过程 , 完成一个个具体任务的时间 , 怎么可能精确到用多少分钟来划分呢 。传统教学中 , 我们总试图使自己的预测和课堂上出现的状况完全吻合 , 这太缺乏创造性了 。
二、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提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 ,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 没有交往 , 没有互动 , 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 , 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的“教学”是假教学 。
情景②中 , 教师的“激情”与学生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是“双边活动” , 它是师生心与心的交流 , 情与情的感召 , 智慧与智慧的碰撞 。忽视了与学生的交流、再动情的演说 , 也只能是教师授业技巧的表演 。学习了新课程的理念我体会到 , 教学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 ,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 。在教学中 , 师生互教互学 ,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作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 , 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 师生间的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的对话 。在交往互动中 , 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 , 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 , 丰富教学内容 , 求得新的发现 , 实现教学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