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怎么写?( 五 )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 。在表面看来是一切生机,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彷徨 。以清新轻快之景寄托自己内心这般复杂的心情,正是诗人此诗的主意之所在 。

晓窗原文、翻译及全诗赏析怎么写?


人影窗纱 。是谁来折花 。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
檐牙 。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
翻译
人影映上窗纱,原来是:有人来摘花 。折花,让他随便折吧!不要管——她摘了花去谁家!
告诉她:屋檐边那一枝,是最好的花,折的时候,折高一点;戴的时候,要在鬓边斜插 。
注释
人影窗纱:倒装句,谓纱窗映现出一个人影 。影,这里活用作动词,映照影子的意思 。
从:听随,听任 。
向:到 。
檐牙:屋檐上翘起如牙的建筑物 。
鬓边斜:斜插在两鬓 。
赏析
从词意看,这首词的主人公应是一位妇女 。起句“人影窗纱”,点明她看见窗纱上映出人影 。“是谁来折花?”她心里想,这是谁来折花呢?她没有怀疑这人会来干别的,首先想到的是来折花,则她爱花之心切,便可想而知 。既然爱花,尤其爱自家的花,当然要护花而不愿让人攀折 。但她转而又想,虽然不知来折花的是谁,可既来折花,想必也爱花,“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那就“折则从他折去”吧 。况且“知折去、向谁家?”如果送到爱花、惜花的人家,岂不是花得其所、花得其人了吗 。上片,写发觉折花人时的思想活动 。
下片承前,写交代折花人折、插的具体方法 。这时,女主人干脆发话了:“檐牙,枝最佳 。折时高折些 。”她告诉折花人,靠近屋檐边的花枝最好,折时要把手伸得高些 。从这番话中可知,女主人对家中的花枝多么熟悉;生怕别的花枝被损害,又是多么怜爱 。及至折花人折完花即将离去时,女主人还向折花人说道:“须插向,鬓边斜 。”言这些好花最适合美人插戴,“花面交相映”,方能相得益彰 。只是戴的时候,要斜着插在鬓边,才更显得别有风韵 。女主人交代别人如此插法,则表明她自己必然是这样插惯了的,是非常欣赏这种插法的 。
这首词反映了妇女爱花、爱美的思想和表现,写得极有层次:从“见影”到“猜想”,到“发言”;女主人和折花人由对立(一防一折)到统一(女主人同意折花人折花,并告诉他什么地方花好,怎样来折,怎样去插)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首短词中先后用了7个“折”字 。其实,这是词人有意这样安排的 。在中国诗歌领域的创作中,运用“重复”这一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复沓美,是屡见不鲜的 。单以词而论,如王观的《卜算子》下片“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便是明证,四句中便用了三个“春”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