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反思( 六 )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阅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 。例如:在教学4-8自然段时,设计问题“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多样式的读,争当文中小朋友 。接着我通过飘动的旗子、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利用图画去感悟风的存在,找到风的影子 。随后相机指导朗读,带着兴奋的心情,自信的口气读 。在多次阅读中 。让学生理解宋涛、陈丹、赵小艺动脑筋学画风的过程 。认识到风与其它事物之间的联系,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学会合作、勇于创新 。从而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提高阅读的积极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
二、读说结合 。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 。在拓展延伸、启发联想环节,我把绘画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发学生领悟、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想风、说风、画风,通过句式问:“你想怎样画风?”先让学生说一说,再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写作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课内课外结合 。同时在愉快的气氛中,他们求新求异的思维得以发展 。
三、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每当学生觉得所学内容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有密切联系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这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规律之一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尽其所能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启发、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积累,创设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 。
对二年级孩子来说,如果对他们说,“有些客观事物看不见摸不着,
但确实存在着”——这样一种抽象概念,还不大能明确地理解和接受,所以我使用了猜谜语的方式,让学生去体验、感受风的存在和特点:
通过揭开谜底,调动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兴趣 。在这样的基础上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对课文中的几位小朋友能设法在画面上表现出风的存在,是会感到佩服的 。这既具有启发性,又从某种程度上落实了有关情感态度方面的教学目标 。
四、自主学习,以读代讲
由于低年级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和习惯都还没有很好地形成,怎样在小学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孩子进行自主的探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本课我在这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尝试性探索,比如自己读通课文,小伙伴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同桌读的对的鼓励他,读的不对的就纠正他,教师巡回督促、鼓励、指导 。
当然,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这节课也不例外 。首先教学内容局限知识面窄 。如在作业布置中鼓励他们把“声音、气味”用自己的奇思异想用画笔画出来 。再者,学生的活动面不够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