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反思

《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以菲利普夫妇对待兄弟于勒态度的前后变化来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本质 。在教学时 , 我抓住课文中对菲利普夫妇态度变化的缘由──“福音书”来教学生理解课文 。
在教学时 , 我先让同学们带着感情反复阅读课文 , 大致理解内容后 , 我说道:“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叙述于勒写了一封家信 , 菲利普夫妇把它当作拯救全家命运的‘福音书’ , 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从美洲回来给他们家带来好运 。假如这篇文章中没有这封信会是怎样的情景?作者写了这封信又起了什么作用?”
带着这个问题 , 我把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讨论 , 讨论的气氛相当浓厚 , 同学们把自己的意见小组中发表出来 , 讨论后 , 我让每个组选一名代表在全班发言 。
第一组一学生说:“这封‘福音书’充满了矛盾 。我们的根据是于勒抛开‘买卖很好’的生意不做 , 而要去南美‘作长期旅行’ , 这不合情理 。‘作长期旅行’为什么不能给家里人写信呢?既然能‘作长期旅行’为什么不能回家一趟呢?又说‘如果真不给你写信 , 你也不必担心 , ’还说‘我发了财就会回哈佛尔的’ 。显而易见 , 这是一封矛盾百出的信件 。这封信也不是什么‘福音书’ , 我们认为它是一封宣布于勒生意倒闭的‘破产书’ , 完全不能给菲利普一家带来什么好运 。”
第二组一学生回答:“菲利普夫妇把这封信当成一份把全家从苦难中拯救出来的‘福音书’ , 这完全是他们一厢情愿 。于勒真的发了财 , 也可直接往家里寄钱 , 大可不必等到回来时才把钱带回来 。我们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刻划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 。”
第三组一学生说:这封‘福音书’在全文中也是一条重要的穿插线索 , 于勒的形象完全靠它来改变 。在没有写这封信前 , 于勒是一个‘坏蛋’、‘流氓’、‘无赖’……一封家书 , 他的形象完全颠倒过来 , 变成了一个‘正直的人 , 有良心的人’、‘好心的’、‘有办法的人’ 。因而我们认为这封‘福音书’在塑造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的变化上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
第四组一学生发言:“于勒的这封‘福音书’对菲利普一家生活也同样起了个不小的变化 。尽管它漏洞百出 , 但菲利普夫妇‘有机会就要拿出来念 , 见人就拿出来给他看’ , 还把它当作女儿找丈夫的‘保险书’ , 而且每个星期‘都要衣冠整齐到海边’去等候发了财的于勒回来 。他们把这封信当成了向人炫耀的资本 , 当成了他们生活的精神寄托 。这种在虚无的基础上建立的寄托必将化为泡影 。”最后我小结道:“作者写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家书 , 完全是为了刻画菲利普夫妇贪婪势利的性格特征的需要 , 这也是‘福音书’所产生的作用 。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真正态度 , 完全取决于金钱 , 这在他们见到卖牡蛎的于勒的表现得淋漓尽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