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十五的习俗,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 二 )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 。表演者脚踩高跷,扮演的人物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 。
在民间的传统活动中,踩高跷是有特殊的寓意的 。家家快乐,踩高跷,步步登高的习语 , 带有着美好的寓意 。
正月十五: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全国各地都过 , 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差不多的,但各地也还是有自己的特点 。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 , 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 。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 , 西漆争燃 。苏征安息,蜡出龙川 。斜晖交映,倒影澄鲜 。”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 。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 。

大年十五的习俗,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2、正月十五有什么习俗?一、正月十五习俗:
1、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 是南宋以后增加的一项元宵节活动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始于南宋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深受社会各阶层欢迎 。
2、踩高跷
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就已经出现 。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在广场进行表演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
3、舞狮子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这一习俗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
“舞狮子”始于魏晋,盛于唐,又称“狮子舞”、“太平乐”,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装扮成狮子 , 一人充当狮头,一人充当狮身和后脚,另一人当引狮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现狮子的温驯,有抖毛、打滚等动作,武狮表现狮子的凶猛 , 有腾跃、蹬高、滚彩球等动作 。

大年十五的习俗,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

文章插图
3、正月十五的风俗有哪些?正月十五的风俗:
1、吃元宵
宋代,民间过元宵节即流行吃一种新奇的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 ,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每当正月十五,各地民众纷纷制作元宵,以庆贺佳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