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十五的习俗,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

1、正月初十五有哪些习俗?正月初十五有送孩儿灯、舞狮子、猜灯谜、吃元宵等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传统习俗,元宵也叫汤圆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 。舞狮子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集会庆典 , 民间都以狮舞前来助兴 。
1、送孩儿灯
送孩儿灯简称“送灯” , 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幸福美满,早生贵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寓意是祝愿女儿孕期的时候平安顺利 。
2、舞狮子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古时又称为“太平乐” 。舞狮有南北之分,南狮又称醒狮 。狮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一般由两个人合作表演 , 一人舞头 , 一人舞尾 。
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扮成狗或者其他瑞兽(如貔貅、狮子)的样子 , 作出各种形态动作,以图喜庆与吉祥 。在表演过程中,舞狮者要以各种招式来表现南派武功,非常富有阳刚之气 。
舞狮被认为是驱邪避害的吉祥瑞物,每逢节庆或有重大活动必有舞狮助兴,长盛不衰,历代相传 。
3、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文娱形式 , 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 。谜语悬之于灯 , 供人猜射 , 开始于南宋 。
4、吃元宵
吃元宵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多在元宵节进行,意喻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关于元宵食俗 , 曾有过一些有趣的传说 。一说在嫦娥奔月后,其夫思妻成疾,终得仙人指点 , 于正月十五用米粉作丸 , 叫嫦娥名 , 终于与嫦娥相聚 。
5、踩高跷
正月十五踩高跷是民间的传统风俗之一 , 也是有悠久的历史和起源的 。在民间的文化传统中,正月十五踩高跷是很重要的一个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