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弘扬传统文化,有喜欢面塑的吗

1、弘扬传统文化,有喜欢面塑的吗面塑以忻州面塑和绛州面塑最为出色;
一、面塑的内涵
山西春节面塑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是自然崇拜、宗教思想、心理意识、造型语言的综合凝聚物 。造型一般是外型整洁、概括 , 内蕴饱满丰富 , 既有几何直线形式,又有饱含秦汉遗风的适合纹样,还有更加具象的独具汉族民间造型风格的人物、动物、植物形象 。将各种不同的造型意识融合一体构成了独特的民俗节日内容,形成了特殊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 。
清明习俗与寒燕:清明与寒食合二为一是唐代的事了,那时作为远古岁时标志的风俗节日已加进了敬神、祭祖、崇念圣贤的复合性内容,因此;扫墓之风尤盛 。要说祭神是春节习俗之特征的话,那么清明则主要是祭祖祭人 。孔之曰“生 , 事之以礼;死 , 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因此极讲究“事死如事生” 。宗庙 , 祖坟便是种性之魂,家族之根 。山西晋南晋北、祭扫时都要用面做贡,晋南叫蛇盘盘,有的分单头蛇与双头蛇,祭祖前绕坟一周,晚辈吃掉蛇头,表示灭毒头、免灾祸 。这种蛇盘盘造型简洁、极少雕饰,似有汉唐凝练明快浑沉之遗风 。
汉族民间广泛制作的昭示春天来临的百样寒燕面食,也被易名为“子推燕” 。事实上按山西自然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春燕凌空正是万物新生的季节,于是乡村巧妇感自然之变而为之,借柔软的面团、籍灵巧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鲜灵活物,一片片盎然生机,展示出一个美妙神奇的汉族民间艺术世界 。特别是山西代县一带所作的寒燕天飞地走,水生土长、目中所见、心中所想自然万物无一不在塑造之列 。这些面塑精巧别致,方不盈寸 。所塑动物如虎、狮、马、牛、猫、龙、猴、羊等,
清明节尽管因为寒食习俗的复合揉进了一些深沉神秘的气氛,但还是一个希望之节 , 是一种对春的回归的祝福和万物兴旺的祈望 。面塑艺术则理所当然地成为这种祝福的主要手段和心灵表现天地 。面塑使习俗成为一种充实的文化 , 习俗又为面塑的发生和发展提供土壤和空气,最终使民艺和民俗成为一种文化整体 。
七月十五与送面羊:每个民俗节日的形成,都有它特定的含义,这含义又都有它的文化指向与表达方式 。
七月十五家家做面羊,上坟祭祖,馈赠亲友,是山西民情风俗的一大特点 。从传统风俗讲,七月十五称为“鬼节”,源于佛教“目连救母”的传说:佛祖释迦牟尼弟子目连之母生前不做善事 , 死后灵魂坠入饿鬼道中 , 食物入口既化为烈火 , 其苦难忍,目连求于佛,佛祖告他于七月十五日做盂兰盆会 , 置五味百果,靠众佛僧之善德以超度亡魂,拯救其母 。此说又与我国道教中“地官赦罪”之说相融合,深深地影响到民众生活,于是形成了每年七月十五百姓都蒸做面羊贡祭祖上坟的风俗 。其实七月十五祭祖本意正象《东京梦华录》所说是“……乃告祖秋成之意”,是一种祈望丰收的愿望 。富有宗教意味的鬼节,发展到后来已全无鬼的踪影,已是一种人与人的祝福和情感交融的节日 。节日前几天,乡村的巧妇们三个五个聚在一起,发好精细白面 , 家长理短谈言笑语中,搓的捻的,剪的压的,一扎一挑,盘枣点豆 , 一个个活物生生从手下蹦出:急蹦的兔、憨威威的虎、绵善善的羊、活溜溜的鱼、狮子,小猪、小鸡、小狗,每个物象身上施之于智慧,注之于情爱 。待饧好上锅急火蒸出,一个个白白胖胖,鲜嫩灵活 , 娇态可掏,然后点施丹青,打扮齐整,便成为馈赠亲友的最好礼品 。晋北风俗送男孩为羊,羊为祥瑞之阳物 。送女孩为鱼,鱼属阴,是为顺乎阴阳秩序之作法 。晋北的面羊造型浑厚饱满,内蕴力极强,又加之身上点线的对比,使之极富汉魏风格,这与当地历史文化和地理环境有关 。晋南的走兽花馍造型琳珑精巧,神态狞厉,设色浓烈 。所谓面羊实质是代称,飞禽走兽其实什么都有,还有组合的十二生肖,二子戏桃,五子争腚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