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11)



《目送》读后感


看这本书的时候,泪忍不住从眼睛里流下来 。龙应台的文字不仅优美,还富有情操,如晨光中的那一抹微云,夕阳下的露珠;是火红的朝霞,黑暗中的烛火,冷照山壁 。
这是一本生命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她写了自己的孩子从一直围着她团团转,到与她疏远,直到只能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她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母子父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
听了杜鹃那仿佛哭得一嘴湿淋淋的鲜血似的啼声,让这个心思细腻的女人从心里体会出了那份孤寂、凄凉 。她写出了人生百态,也写出了世态苦痛 。
从《雨儿》和《胭脂》中我读出了她对母亲的爱,从《寒色》和《回家》中读出了她对一个完整的家的渴望与追求;从《忧郁》中我读出了她对这孤寂的体会与对杜鹃的怜惜 。
印象最深,也是哭得最深的是她回答家是什么的那一段,她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却被这种小学作文题目给难住了,突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 。
家,是儿女在的地方,是父母亲都在的地方,是一个温暖而又安心的世界 。那,才是家 。这是她的回答,可是这种世界对于我们家这种单亲家庭来说,我可能是感受不到了 。
这是一本生死笔记,深邃、忧伤、美丽 。

《目送》读后感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但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
这是《目送》扉页上的一段话,看到这段话就不禁眼红鼻酸 。
我本就是个感性但又不善于表达的人,在书中看到感人的文字,电影里看到生死离别的片段都会流泪,却偏偏应对最亲的人表达不出自己的情感,尤其是父母 。之前就看到过一句话:“人总对自己最亲近的人发脾气 。”相信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对外人总能抱以宽容的心和温和的微笑,但应对自己父母对自己的一点点不满足都会大发脾气 。我们总在索取,尽管我们心里深爱他们,深知是自己要求过多,但那似乎也成了本能 。在外工作的子女也总会以忙为由吝于陪伴自己的父母,即使只是一通电话 。

《目送》读后感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越来越喜欢龙应台了 。透过一本本凝聚着她在生命中不同时刻不同心态的书,一点一滴地触碰到,她丰富细腻的内涵 。
《野火集》中的她,是那样桀骜而犀利,用锋茫毕露的文字,呼吁国人为保护环境而努力,为社会腐败而愤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