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点》教学设计怎么写?(13)


d.有付出必有回报 。乌汉娜老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她的脸上一定洋溢着----甜美的笑容 。此时此刻,她会对达丽玛说些什么呢?(想象说话)
她有没有将这些话说出来?再次出示(乌汉娜老师忘记了一切疲劳,心头一阵激动:“哦,达丽玛……你会学好的,我放心了……”)
可是这些话都包含在这两个----省略号中了(第一个省略号代表了老师说话的断断续续,第二个省略号读出了老师话里的意味深长)千言万语汇成了一句话 。老师是多么地激动啊!
再次读读这句话 。
3、研读第三段
乌汉娜老师不仅在学习上十分关心达丽玛,而且在生活上也对她无微不至 。读读第三段,你能感受到吗?
(1)出示:21岁的乌汉娜老师解开蒙古袍的衣襟,把10岁的达丽玛搂在身边 。
21岁、10岁----我们能从年龄中体会尽管她们的年龄相差那么近,可是乌汉娜对学生却是那么无微不至 。
解、搂----“搂”出了什么?“搂”出了一段不是母女胜似母女的深情!(指导朗读)
(2)此时,假如你是达丽玛,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乌汉娜老师?
三、课外拓展,悟情悟题
1、出示课前搜集的赞颂老师的话 。
2、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诗用词用文用画在赞美着老师,他们把老师比作春蚕、红烛、园丁……今天,课文要将老师比作什么呢?
出示:春天的雨点落在草原上,草原上正萌发勃勃生机 。春天的雨点,仿佛也落在达丽玛心里 。
在春雨滋润下,万物苏醒;同样,在乌汉娜老师的关心下,达丽玛也将迅速地成长起来 。(配乐)深情地朗读这两句话 。
3、总结全文,满怀深情地朗读课题 。

《雨点》教学设计怎么写?


一、教材依据
本教学设计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第二单元第二课的一首诗歌 。
二、设计思想
本课的教学是要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与雨点一起来体验池水的平静、溪流的缓慢、江水的奔腾不息、大海的波涛汹涌,从而感受语言的韵律美 。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唤醒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
三、教学目标
1、学会9个生字及它们在文中组成的词语;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 。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池塘、小溪、江河、海洋,通过雨点的动态变化,认识它们的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不断的语言实践,让学生恰当地运用语言,使语言更加规范,从而逐步内化语言,丰富自己的内部语言体系,进而正确、熟练、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