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的习俗,正月初七的习俗文化都有什么?( 四 )


农历大年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开春旺地好收成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 这一天农家人会到田地里耕种,希望来年收获粮满仓 。
正月十二:过了正月十一,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从正月十二开始选购灯笼,搭盖灯棚 。童谣是这么唱的:“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这一天,祖宗堂前点新灯 。在旧时农业社会很注重生男孩继承家中香火,每当同姓村落里如果没有宗堂,那么是本姓初生的男孩都可在这天到来点新灯加添族簿 , 这天村中初生男孩所点的灯在祖宗堂前张灯结彩,以示香火旺 。
正月十三、十四:正月十三、十四旺禽舍,这两天是增添家中三牲家禽的时间 。
【大年初七的习俗,正月初七的习俗文化都有什么?】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了,它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大地回春的夜晚,正月十五闹花灯、扭秧歌、舞狮子、看烟火、赶庙会是民间普遍的习俗 。这一天也被称作“元宵节” , 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这一天少不了还要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 , 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 。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或油炸,热热火火 , 团团圆圆 。“猜灯谜” , 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 , 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 , 所以响应的人众多,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
正月十六:夜则是小孩的节日,所有的小孩拿出自己的灯笼对着别人的重重一撞,然后笑哈哈的看着别人的灯笼着火,这个叫做“碰灯” 。讲究的是今年的灯笼不能留到明年,必须以“碰灯”的方式销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