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教学设计如何写?

课时授课计划
课题3、在家里(2)
课时教学目标
1、看图学文,相机认识6个生字,1个偏旁 。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短文 。
3、学做关心他人的好孩子 。
教学设想从生活入手,理解课文,再回归生活,寓教育于潜移默化中 。
教学程序与策略
一、作业反馈,自主说话 。
导语:昨晚上,老师让小朋友做的事,完成了几件?说说自己所做的事 。你做这些事后受到爸爸和妈妈的夸奖了吗?昨晚上,玲玲就做了一件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 。(出示图画)
学生观察,并自由说话 。
(1)玲玲做了什么事,让家人高兴?
(2)从哪里看出爸爸妈妈很高兴?(引导学生从表情,动作等方面仔细观察,进行合理的想像,并作口头表达)
(3)听听玲玲怎么说吧!播放短文录音 。
(4)同桌互助读短文 。
(5)朗读比赛 。评一评,说一说自已最喜欢谁读的或最喜欢读哪句,引导学生读好“爸爸妈妈笑了,我也笑了 。”这句话 。
二、划出文中词语 。
1、划出文中词语,自己多读几遍,会读的打上小红星,不会读的打上“?” 。
2、找朋友帮助一下,读准词语 。
3、“水果”:学生说说吃过哪些水果,家乡盛产哪些水果,还认识哪些水果?
“晚上”:帮助学生认识“晚上”就是夜里 。
“也”句式训练,我有,你也有 。
三、识字 。
【《在家里》教学设计如何写?】1、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很快帮助自己记住生字 。
2、交流点拨:“晚”可说太阳躲到西边去了,并相机认识偏旁“日”;“果”是太阳“日”跑到树梢“木”上;“笑”可用一张卡通笑脸变成“笑”字;“也”是“他、她、地”减掉偏旁 。
四、深入语境,理解课文 。
1、再读课文,看看是否比刚才进步了 。
同桌对互读互听,教师巡回,帮助实在有困难的学生 。
2、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
分层次理解:(1)因为我给他们送水果;(2)因为我很关心父母,是个乖孩子 。
3、看看图,想想当时爸爸会说些什么呢?妈妈又怎样说?
4、我怎么也笑了?
分层理解:(1)我受到夸奖了;(2)父母高兴,我更高兴;(3)我觉得自己一下子懂事了 。
5、我当时怎么说的?
6、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并分角色扮演爸爸、妈妈、我、导演 。
7、选出几组上台表演(导演可自由编剧,如给妈妈捶背,送上一杯热茶,端洗脚水) 。评选创作奖,表演奖 。
五、情感延伸 。
1、你喜欢玲玲吗?喜欢她什么?
2、屏幕出示课后练习,说一说图例 。
图上的他们都在干什么?
这些事情你们做过吗?
你还想做或做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