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大林寺桃花译文及赏析如何写?

大林寺桃花原文: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大林寺桃花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人间四月里百花凋零已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刚盛开 。
我常为春光逝去无处寻觅而怅恨,却不知它已经转到这里来 。
注释
⑴大林寺:在庐山大林峰,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中国佛教胜地之一 。
⑵人间:指庐山下的平地村落 。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尽:指花凋谢了 。
⑶山寺:指大林寺 。始:才;刚刚 。
⑷长恨:常常惋惜 。春归:春天回去了 。觅:寻找 。
⑸不知:岂料,想不到 。转:反 。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
大林寺桃花赏析
该诗只有短短的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 。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 。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 。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 。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 。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 。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 。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 。
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 。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 。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 。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