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的好处,下雪的好处有什么( 四 )


据测定,一般新雪的密度每立方厘米为0.05-0.10克 。所以,地面积雪对音波的反射率极低,能吸收大量音波,能为减少噪音作出贡献 。
雪的保温作用
积雪,好象一条奇妙的地毯 , 铺盖在大地上,使地面温度不致因冬季的严寒而降得太低 。积雪的这种保温作用,是和它本身的特性分不开的 。
我们都知道 , 冬天穿棉袄很暖和,穿棉袄为什么暖和呢?这是因为棉花的孔隙度很高 , 棉花孔隙里充填着许多空气,空气的导热性能很差 , 这层空气阻止了人体的热量向外扩散 。覆盖在地球胸膛上的积雪很象棉花,雪花之间的孔隙度很高,就是钻进积雪孔隙里的这层空气,保护了地面温度不会降得很低 。当然 , 积雪的保温功能是随着它的密度而随时在变化着的 。这很象穿着新棉袄特别暖和,旧棉袄就不太暖和的情况一样 。新雪的密度低,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就多,保温作用就显得特别强 。老雪呢,象旧棉袄似的,密度高,贮藏在里面的空气少,保温作用就弱了 。
为什么物体里贮藏的空气越多 , 保温效果越强呢?
这是因为空气是不良导体的缘故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物体,它本身都能通过热量,这种能够通过热量的性能,称做物体的导热性 。在自然界常见的几种物质中,空气的导热性最差 。所以物体里容纳的空气越多,它的导热性就越差 。由于积雪里所能容纳的空气量变化幅度较大,因此,积雪的导热系数变化幅度也较大 。一般刚下的新雪孔隙大,保温效应最好,到春天融雪后期,积雪为水所浸渍,这时它的导热系数就更接近于水了,积雪的保温作用便趋于消失 。
雪蚀作用
冰缘气候条件下积雪场频繁的消融和冻胀所产生的一种侵蚀作用 。产生雪蚀作用的地区分布在没有冰盖的极地和亚极地以及雪线以下、树线以上的高山带 。那里年均气温为0℃左右,属于永久冻土带 。雪场边缘的交替冻融,一方面通过冰劈作用使地表物质破碎;一方面雪融水将粉碎的细粒物质带走,故雪蚀作用包括剥蚀和搬运两种作用 。随着雪场底部加深,周边扩大,山坡上逐渐形成周边坡度小的宽浅盆状凹地 , 即雪融凹地 。其形态、成因和空间分布均不同于冰斗 , 但两者又有联系 。当气候进一步变冷、雪线下降时,雪蚀凹地可发育成冰斗;反之,气候转暖、冰川消退时,冰斗可退化为雪融凹地 。不同自然地理条件下的雪蚀作用方式和速度各不相同 。在纬度较低、降水量大、年冻融日数多的地方,雪蚀作用速率较快,雪蚀凹地深、面积大 。如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地区,雪蚀凹地十分普遍 。反之,在纬度高、降水量少、夏温低的地方,雪蚀作用就弱 。地面坡度的影响是:坡陡>40° , 雪场不易存在;平地上雪蚀作用极慢;30°左右的坡地上,雪蚀作用最为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