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享受作文格式怎么样?( 五 )


其次,把握好读书的方向,侧重于阅读,精读教育教学理论文章 。从事基础教育的工作者,在繁忙而紧张的教学工作中如何把握读书的方向?又如何通过读书来提高本位学科领域水平?苏霍姆林斯基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 。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 。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间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 。”[3]管建刚老师则从另一个角度阐释了教师读书的意义:“一个老师肯读书,善读书,加上愿思考,勤思考,他就能从教匠的行列走出来,成为一名真正的教师 。读书是练内功,不把内功练好,思考就零碎、肤浅,思考永远不会成为思想 。”[4]读书是源,教学是流 。有了“源”,才能有不息的“流” 。与之相反,读书很少的老师,小进即满,维持终日,并没有用心地去聆听教育变革的诉求和反思自身处在教育地位的苦乐忧欢 。然而,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显然是妄谈 。所以,教师越是工作繁忙,就越有理由、越有必要去进行理论阅读 。正因为新课程必须要有新的教育理论做支撑 。如能在读书中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取到“真经”,在自己的教学模仿中找到感觉,寻找到自信,才能不断产生持续发展的动力,才能从教学的方方面面规避教师不该存在的感性行为 。无论是什么学科的教师,都需要进行公共阅读,尤其要阅读教育著作、阅读经典,广泛地接触学问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作为一种精神境界,一直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从教者去做好自己的事业 。
很显然,教师所肩负的使命是教书育人 。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提倡对“人”的教育 。我们怎样进行“人”的教育呢?这种“人”的教育显然不是千方百计的技术所能解决的 。对于一个人的问题,技术问题永远是表面的东西 。人的教育本质上还是靠人——有思想的好老师,有相对完整人格和深刻心灵层次的好老师 。显而易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育人又育己,在学养(挖掘个人潜能,展示人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树立“以人为本”,秉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理念,用“心”施教)的双重建构中,更能执着地坚守在理论中去求索教育的内涵;在教育大家撰写的经典专著中去“游走”;在阅读与研究来自一线教师所写的教学实践论文中去吸取营养 。通过长久而不间断地阅读,才会日益精进,逐渐将他人经验吸收、提炼、移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恰当地灵活运用 。在实践的岁月中,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至少领悟到个人实践的目标与课改之间的距离是渐行渐近 。当教师从乐此不疲的读书中对教育的认识有更高的境界时,就会用新的眼光看待似乎熟悉的教育世界 。